
【推薦】端午節的作文200字合集九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作文200字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重陽節……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因為端午節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喲。一提到粽子,我就流口水,粽子的種類特別多,有蜜棗味的、豆沙味的、蛋黃味的等,這些都特別好吃。端午節不僅有美味的粽子吃,各家各戶還會在大門口插菖蒲、掛艾草、別石榴花等,這些習俗我覺得特別有趣。
端午節,擁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戰國時期,楚國遭遇秦國的算計,屈原看出了秦國的計謀,告訴了楚王。楚王不但不相信他,反而把屈原趕出了皇宮。不久后,楚國就被秦國占領了,屈原知道了,悲痛欲絕,投江自盡。這件事被老百姓得知后,大家為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投粽子,給魚兒吃。
端午節,還能看見刺激的賽龍舟。每到農歷五月初五,江邊響起了歡呼聲、打鼓聲、吶喊聲,響聲一片,熱鬧非凡。一只只龍舟像一條條巨龍劈波斬浪,在江面飛馳;人們在岸邊不停地呼喊著,為健兒們加油助威。去年中央電視臺播放了在我們當涂縣舉辦的龍舟賽,那時候江邊人山人海,水面鼓聲鏗鏘,場面更是壯觀。
這樣的端午節,我非常喜歡,你們喜歡嗎?
經不住詩人的誘惑,追隨著詩人的足跡,我是亦步亦趨一步一個腳印走進龍建平的薛家山的。龍建平的薛家山外表相當樸實,跟周圍的侏儒山、魯公山、捉馬山、皂角山、橫龍山及燕子山似乎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唯一不同的是,薛家山上的每一塊石頭下面,還能夠聞到父親留下的汗味,薛家山的百花叢中,還能夠看到母親牽掛的眼神,薛家山的竹海叢林里,還隱藏著詩人童年的歡聲笑語。當詩人第十五次提到薛家山的時候,薛家山上那一輪明月做成的鏡子,竟然無緣無故地碎了,詩人只好任由這些碎片在心口扎出的鮮血,肆意地在讀者面前泛濫成災。此時我便-
風吹過薛家山的東南
一下就吹過了龍家大湖
我靜坐在青澀的柿子樹下
端午節,薛家山
看望我那在世的親人
和不在世的親人
解脫是最好的安慰
來世的風中有親人的味道
失魂落魄的葉子隨風而逝
回與不回,薛家山都在那里
耿耿于懷,想把薛家山放進衣兜里
浪跡天涯也是故鄉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例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來。
我們跟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難忘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每到這一天,人們都要插艾葉、掛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你們一定想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吧!
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爭霸的時期,實力極強的秦國常對六國發起進攻,當時只有楚國和齊國能與之抗衡。在當時,屈原主張,要結合齊楚之力,來打敗秦國,但懷王聽盡讒言,把屈原送到了漢北,楚王也被騙到了秦國,當了三年的階下囚,最后死在了秦國。屈原聽到這一消息時,非常氣憤,他堅決反抗向秦國屈服投降。楚襄王即位后,把屈原送到了比漢北更偏僻的地方。公元278年,秦國攻打楚國,屈原因沒有能力保護國家,就一直自責,最后來到汨羅江畔,縱身一躍,構成最美麗的弧線。
后來,人們在水里打撈他的尸體,可是卻怎么找也找不到,于是人們就往水里丟粽子,為的是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把這一天命名為“端午節”。
所以,每當我吃粽子的時候,我總會想起屈原,想起這位愛國詩人。
今天是端午節。今天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一定要吃粽子呦!我現在已經聞到粽子的香味了!
我沖進廚房,到鍋旁一看:鍋中熱氣裊裊,幾個被棕葉包得牢牢的粽子浸泡在水里。“哇!好多粽子啊!”我叫到。“刷好牙再來吃吧。”媽媽對我說。我以風的速度刷好牙,坐在餐桌旁,等待著美味的大餐。
沒過幾分鐘,一碗香噴噴的粽子立即出現在我的眼前。這些粽子的口味樣樣齊全:有肉餡的、赤豆餡的、蛋黃餡的等等。我最愛吃的當然是大肉粽啦,我選起一個,急忙扯下外面包著的粽葉趕緊吃。
當我咬下第一口時,我又一次品嘗到了那鮮美的味道。美味的糯米再加上好吃的肉,簡直勝過山珍海味。在品嘗美味粽子的同時,我想到粽子的由來。
公元前340年,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入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代代相傳。現在,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問著媽媽關于屈原的故事,過著快樂的端午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可多了:有中秋節、重陽節、除夕節······中國的傳統工藝品也很多:有陶瓷、剪紙、國畫······可我最喜歡的還是可以吃到粽子的端午節。
媽媽先把幾片竹葉洗干凈,然后把糯米泡在水里。我馬上拿起竹葉要包粽子,媽媽看見了說:“等等,糯米要泡一下的。”哦我知道了。
過了一會我和媽媽高興的一邊唱歌一邊包粽子。媽媽首先把幾片翠綠的竹葉折成三角形,然后把糯米放進去,糯米有的肥肥的、有的長長的、有的扁扁的、還有的瘦瘦的。在把竹葉折過來蓋上用繩子綁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和媽媽包了很多奇形怪狀的粽子。
媽媽把粽子拿到鍋里去煮熟了。我們一家吃上了那香甜可口的粽子。
我愛端午節,更愛吃粽子。
早晨,天氣陰沉沉的.幾日來,家里發生了點事情,我一直也沒有走出陰影,時時想起來坐著發呆.走到教室門口,一個孩子看見我"嗖"地鉆進了教室.小家伙又想干什么我心里暗暗地嘀咕著.
走進教室,來了十幾個孩子,都七手八腳放椅子.孩子似乎看出我的變化,都懂事多了.放完椅子,孩子們該值日的值日,該讀書的讀書.漸漸的`,教室的人多了,書聲朗朗.那個早晨看見我鉆進教室的孩子時時用眼瞟著我,好像在偷偷地觀察著我.我裝著沒看見,時而傾聽著悅耳的讀書聲,時而想著自己的心事微微嘆氣.
"老師,老師——"一個聲音在耳邊響起,我一愣正是那個孩子."老師,端午節快到了,這是我和媽媽昨晚親手包得粽子,給你捎了兩個嘗嘗."孩子扒在我耳邊輕輕地說到."啊,啊,謝謝,謝謝."我恍然接過孩子手中的粽子,一陣濃濃的香味迎面撲來,心里頓時蕩起一股暖流……
是啊,快過端午節了,應該是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愛意濃濃的端午節,我吸了一口氣,心里充滿了希翼.
隨著幾聲嘹亮的雞鳴,整個家鄉醒來了。明天,姐姐將參加一場涉及前途的考試中考,此時,全家人的心都被揪緊了,似乎連空氣中也夾者緊張的氣氛。
時間在“滴答滴答”地流逝,隨之,我的心也愈來愈沉重,我坐立不安,便下樓走走。“妹,敏敏能考上嗎?”“會的,會的。”大媽一邊包粽子,一邊喃喃地說?“咦,媽,今天又不是端午節,包粽子干嗎?”我用疑惑不解的目光盯著媽媽手中的粽子。“真想知道嗎?好,你先告訴我關于粽子的來歷。”媽媽神秘地說。“話說屈原投江后人們為了表達對他的尊敬,特地制粽子。”“好。”媽媽一本正經地說,“你大媽希望你姐姐平步青云,包粽包棕不就是包中嗎?
也就是一定能中。這可是祖傳下來的習俗。”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這粽子為姐姐包的。“好,我也要包,我也為姐姐出一份力,讓姐姐高中。”“不用了,遙遙,你有這份心就行了。”我站在一旁,望著全神貫注包粽子的大媽,感到這小小的粽子里卻包含了大媽無盡的期待和對兒女那無私的關愛
雖說包棕“包中”是咱們家鄉特有的習俗,可再這習以為常的習俗里卻讓我看到了家鄉人那一顆顆淳樸的心靈,感受到天下最偉大的母愛。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在家包粽子。
我問媽媽:“為什么一到端午節人們就要包粽子呢?”媽媽說:“我們包粽子是為了紀念一個人。”我很好奇,問:“那個人是誰呢?”
媽媽說:“那我給你講個故事。”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是一個忠臣,天天為人民做好事。但是有一天他被人陷害,流放在外。這時他已經不能為國效勞啦,可是他心里還一直惦記著國家。后來,他的國家被敵人入侵占領了,屈原很傷心,所以他投江自盡以表忠心。后來老百姓們為了紀念他,每年都包粽子投下江里,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尸體。
聽了這個故事,我非常感動,我一定要學習屈原熱愛祖國的崇高精神,熱愛我們的偉大祖國。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