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回聲為話題作文800字(精選5篇)
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尤其是應用極其廣泛的話題作文,話題作文具有形象性的特點,更有利于形象思維的涌動。我們應該怎么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回聲為話題作文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風,在輕柔的撫慰著如茵的草地;雨,悄悄地裝飾著嬌嫩的花苞;云,在純白的天地中溫暖著藍天的心房;月,柔和的散發著屬于它的光芒,將那一絲美好閃爍地照進我的窗前。而夜,卻在萬物的靜謐中悄悄到來。也許是一種感應,也許是一種呼喚,我不知你身在何處,但不知怎的,在這朦朧中,我似有似無的聽見了你的聲音。直至漸漸清晰,才發現原來是你們的聲音……靜靜地,我站在窗前,閉上眼睛,傾聽風吹過的聲音。
深夜中,他穿梭在黑暗之中;奔跑在深沉之中;他是萬物中的洪浪,永不停息的前進;他亦是自然的信使者,一位孤獨的勇者。我聽見他腳下生風的力量;聽見他時而雄壯時而溫情的低語;聽見他前所未有的撼動與魅力。我不知道他來自何方,又要去往何去,我想也許沒人會知道吧。或許這無畏的流浪便是他的生命,或許這就是風的聲音。靜靜地,我又尋覓到了你,不禁的想要去觸摸你的聲音。塵埃,無數個你們浮動的空氣中。你們隨風而動,無處不在;你們不期而遇,或是擦肩而過。你們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個體,卻是強大至極的團結的象征,只有用心體會的人才能夠感觸得到,才能夠聽見那微妙的和聲,如此空靈動人。
而我們,卻又何嘗不是宇宙中微小的塵埃,散落遠方。閉上眼睛,靜靜傾聽,也許你也可以找到塵埃世界中渺小而有不可思議的自己,或許這便是塵埃的存在意義,或許這就是塵埃最獨特的聲音。靜靜地,似乎忽有一種超脫世俗的聲音,高貴典雅而又似水柔情地傳入耳中,那是花瓣凋零的聲音。我要靜靜聆聽“花開花落亦有情”。六月綻放的她,還沒盡情揮動裙擺,展現自己的美麗,便要凋零落敗。她會不會傷感,生命太短暫?她會不會流淚,感嘆世間的絢爛?她會不會惋惜,這樣匆匆的離去?冥冥中,我聽見了她滿是對這個世界的留戀,對造物者的感恩,和淡然中的平靜。原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調零并不是結束,而是更好的開始。
我聽見了,在靜謐中詮釋萬物;我聽見了,在回首后感嘆人生;我聽見了一切,一切的嘈雜與美好;我聽見了一個世界到另一的世界的聲音。只愿靜聽回聲,愿歲月風平。
小孩與大山的回聲游戲,讓媽媽引出了“待人之道”:“如果你和和氣氣地對大山說,它就會和和氣氣地對待你。其實,世上許多事情都是這樣的。”
這一“待人之道”,隱含著一個古老的哲學命題“因果報應”,所謂的“善因得善果”。小孩對大山客氣,大山也回之以友善;小孩對大山無理,大山也即刻惡之。在媽媽的幫助下,孩子明白了做人之道,小小的回聲游戲,一下子賦予了哲理意味,引領孩子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人與人的交往一如“回聲法則”:贈人玫瑰,留有余香。要獲得人尊重的前提是尊重他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也脫不了“回聲法則”: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想在社會中、在人群中獲得成功,需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人與自然的關系更有著“回聲法則”:前人種樹,后人乘涼。破壞自然環境的后果必然禍及人類自身。“回聲法則”—善因得善果,浸透于人類生活。它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勤奮耕耘,愛護自然。如果這樣做,你會生活在花香鳥語中,生活在扶老攜幼、人人有禮、充滿歡笑的香格里拉。
這是個多么美好的人間仙境,人皆心向往之。可是人類社會只能向往之。難道大人們都不如孩子,不明白“回聲法則”?非也。只恐怕在利己之時會記住該法則:為了能升官加爵,領導家的五代宗親了熟于心,待之笑臉相迎已屬低檔,必要時必鞠躬盡瘁,為了謀求更大的財富;只要砍得樹木,哪管后人乘涼;只要挖得石油,哪管土地貧痔、沙化。他們也遵循了“回聲法則”,他們也得到了回報。一旦升官加爵,自有呼風喚雨之時,自有后來人會對己鞠躬盡瘁。石油、樹木換回了金錢,自有別墅、汽車享用,自有美女紛至沓來。
然而,這些人一旦獲得“正果”,又會忘了“回聲法則”。利己的私欲越來越大,貪贓枉法,早已忘了“水能載舟亦覆舟”。待再次醒悟時,刑場已近在咫尺,悔之不及。
想想兒時的“回聲游戲”,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會對孩子講“回聲的法則”,只是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抱著僥幸,享受生活要緊,把它棄之一旁。但是,規律總是規律,大山知道如何對待孩子,而我們該如何對待自身,對待他人,對待社會呢?
這是一個晴朗的春天,遠方的群山連綿起伏,天空中還偶爾傳來陣陣鳥鳴。草原上開著一望無際的野花,像鑲著花邊的地毯。一陣微風吹過,小草彎著腰,草葉碧綠碧綠的,上面的露珠還閃動著耀眼的光澤。“叮咚叮咚”,這是小溪唱的歌。高山和藍天在遠處結成一點,這真是一幅美麗的畫卷。
小老鼠走了出來,高興地哼著小曲。突然,他被一面鏡子吸引了。大草原上從來沒出現過鏡子,這鏡子準是被哪個來野營的人丟掉的。小老鼠憑著他僅有的智慧想了又想,這富有光澤的的東西一定是一張照片。拿過來一看,嗨,里面竟然有一個和他一模一樣的老鼠!小老鼠說:“啊,這照片是我的了!
這時,小黃鸝鳥恰好經過,聽到了小老鼠的叫聲,把鏡子拿過來一看,里面呈現出一個黃鸝鳥的頭像。黃鸝鳥看著像照片的金屬片,認為自己應該擁有它。兩個人爭吵起來,互不相讓。這邊,小老鼠大喊:“這是我的,它屬于我!”“這上面明明是我的頭像。”小黃鸝鳥也大叫道。他們越吵越生氣,誰也不肯退讓。
他們吵了很長時間,也沒分出一個勝負,兩人就去找見過人類的野貓先生。野貓先生在動物界算是比較有學問的,大家有什么疑問都去找他。可野貓先生也不知道這個是鏡子,他竟然也以為是照片呢!他們三個又吵到一起去了。最后,他們決定去獅吼洞,那里是獅子大王的住處。
剛一進山洞,這三個人就開始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爭搶起來。“閉嘴!”獅子大王大吼一聲,“拿來我看看。”大家只好默不作聲地遞過鏡子,鏡子里面出現一只大雄獅。“這里面明明是我。”大雄獅吼道。可小老鼠不服氣,“是老鼠的。”它大叫。洞里傳來回聲:“是老鼠的。”小黃鸝鳥也大叫:“是黃鸝的。”山洞里還有回聲:“是黃鸝的。”貓先生大叫:“明明是我貓先生的。”洞里繼續傳來回聲。獅子大吼一聲:“是我獅王的!”山洞里依然是隨聲附和。四個人爭搶起來,鏡子掉在地上,摔碎了。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一面鏡子啊!”貓先生大叫:“那洞里的聲音一定是人們說的回聲。”
動物們沒有文化,不懂得科學,這讓它們鬧了不少的笑話。我們從現在開始也應該多學知識,鉆研科學,長大為祖國的發展做貢獻,而不是在新奇事物面是不懂裝懂。
總是思念那故林的風。那故林的風悠悠,載著悠悠的回聲。
我的故鄉,是一個小村莊,它是浸在朦朧的夢中的一只精靈。從出生開始,我在那片土地上生活了六個年頭,卻成為我一生中最珍貴的時光。
故鄉的土地上,生長著一片小樹林,就是它,承載了我童年的回憶。那里有高大的柳樹,槐樹、榆樹。柳樹上大概還有我們捉蟬的痕跡;槐樹上大概還掛著飄香的串串白花;那榆樹上大概還有那榆錢的蹤影。還記得我那只飄蕩在林間的紫色秋千,搖曳著童年的神話;還記得那柳枝折成的草環上,插著各色的野花;還記得那躺在草地上,透過葉隙仰望藍天的時光。樹林的南面,有好些桃樹,早春時的粉紅花枝會被我摘來掛到墻上;盛夏時的桃樹旁,常常會有我們企圖偷桃的身影產,卻總是被看桃的老翁發現,高吼著把我們哄出桃林。林中有些小野果,還有小小的紅豆;林邊有人種著的胡蘿卜,曾被我和妹妹費盡力氣拔出好些;水邊有些紅蜻蜓,會在盛夏時節飛舞,那兒也曾被我和妹妹點綴過;村南的漁屋廢棄后,我與表哥和妹妹會去把野草當菜,巖石作刀,錘打得如稀泥;那旁的水里,曾有過表哥因被蛇追而狂跑的狼狽。
記得我們的老屋后有個荷花塘,夏天我會和哥哥下水摸魚、采蓮,我們院中的空地上,冬天下了雪,我會和哥哥撐起籮筐捕鳥;一個早春,我跟著叔叔,漫步在細雨后的田間,靜聽廣播中楊鈺瑩的歌聲;炎夏時,我會跟著叔叔和哥哥們到蘆葦蕩中撿鳥蛋,會躲在草叢中偷窺啄木鳥辛勤的工作。
小時候,我會和妹妹,跟著外婆,挎著竹籃去剜野菜;夏天,外婆院子里的棗子熟了,高高地在枝頭搖晃著,我會和妹妹抬頭望著棗子,外婆便給我們倆兩個竹藍兩具生桿,自己打下的棗子是取甜的。現在,還時常記起,每次回到故鄉,必會先跑到林中,直到聽見外婆在林子盡頭呼喊我的名字,叫我回去吃飯。一直到外婆去逝,這聲音才漸漸消失。
現在的故鄉,已漸漸模糊了,親人也少了,又添的人也陌生;除了逢年過節回去看看很快回來,我覺得已與故鄉有些疏遠了。現在回到故鄉,常是一個人,漫步著,穿過田野,走進故林,回憶著晨曦中的林影,回憶著隔著林子看落日炊煙,將春日里凋落的花瓣灑入河水中,隨著東流的那河春水漸漸與我遠離。我知道,這無聲中,我對故鄉隔了一層愈見陌生的,而又不可言狀的情愫,可以說是空空的懷念吧。
總是思念那故林的風,那故林的風悠悠,載著悠悠的回聲。
仍舊記得老屋的模樣,在記憶深處沉默著。
我在老屋里度過了整個童年,它的每一處角落里都有我的身影,我的每一個回憶里都有那間老屋。說是老屋,其實也沒有多老,又或是院中的花草將它襯得年輕了吧——我最愛的便是在院中玩耍。院子不大,角角落落都擺著一盆盆的花草,只留下讓人走路的空兒。那可都是奶奶的寶貝,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給它們澆水,看看它們是否安好,若是有一片葉子黃了或是一枝花斷了,她會心疼上好一陣子。 小時候調皮,有時候嬉戲玩鬧間將枝干不小心折斷了,也不敢說,偷偷用膠帶綁上去,自以為無人察覺,心中還暗自得意。現在想想也覺得好笑,哪是沒有察覺,奶奶只是不想責備最心愛的孫女兒,所以假裝不知道罷了。
花草中間有一個秋千,是當初我磨了好久爸爸才肯給我買的。雕花的座椅,陽光下金燦燦地閃著光,不過那秋千的材質是鐵藝的,硬邦邦的,坐上去直硌得慌,于是爸爸就用舊床單和海綿自己縫制了坐墊和靠背。紅藍兩色配在金色的秋千上著實不太美觀,不過好在它很實用也很舒服,我終是勉強接受了。于是從此以后的每一個夏夜,我最喜歡的就是坐在秋千上乘涼。皎潔的月光從頭頂灑下來,鋪滿整個庭院,秋千、我、每一盆花花草草都象披上了一層輕紗,柔和得如同嬰兒的搖籃,我聽著草叢間蟋蟀的“搖籃曲”,漸漸地進入了夢鄉。朦朧間聽見熟悉的聲音在耳畔呼喚,我耍賴地閉著眼睛。爺爺笑罵了一句。把我背進房,替我掖好被子,輕手輕腳地走了出去。
穿過滿是花草的院子,正面便是客廳,拐角有個樓梯直上二樓。老屋有點漏雨,本來白石灰刷的墻被雨水浸花開來,樓梯旁端端正正地擺著一個摔了一個缺口的紫砂壺,不用說,那也是我的“杰作”。那是爺爺最喜歡的一個紫砂壺,雖然破了,可他仍舍不得扔掉。
再往后就到了后門口——多令人懷念的暖黃色路燈!每當我晚上睡著時,爺爺總抱著我到后門口散步,燈光將人影拉得很長,整個世界仿佛只剩下路燈和燈下爺孫倆。我伏在爺爺的肩頭漸漸睡著了,但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爺爺那溫暖的懷抱和帶著家鄉口音的不成調的搖籃曲。
那載滿了我童年無數歡笑與回憶的老屋在后來被推倒了,我們在原址上建了一座更大更新的房子。幾年前的冬天突如其來的一場寒流凍死了大部分的花,爺爺缺了口的紫砂壺也在裝修時弄丟了,只有那個漆已經掉光了的秋千仍穩穩當當地擺在院中,默默地訴說著我童年的故事。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