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過輕松愉快的高一,走過生龍活虎的高二,來到躊躇滿志的高三。當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驀然回首,那是我過去的快樂生活,正視前方則是競爭的角逐包含新奇的事物。當我想把兩種思想聯系在一起走下去,我開始發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走進圖書館,打開歷史的卷軸,我看到了不勝枚舉的事例向我們昭示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貪得無厭的人往往會因小失大,容易滿足的人往往會獲得大的成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后主李煜生活于戰亂的時代,原本身為皇子的他,命運跟他開了一個玩笑,繼任大統,作為一個詩人,他的文學成就很高,但是,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他的能力似乎完全不具備。致使他縱情聲樂之中,盡管他在此期間創作很多,但是他忘記自己的身份和職責,面對國家與文學的抉擇中,他選擇文學,但是沒有放棄對國家的統治,最后,他失敗了,淪為階下囚的他才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此時已經無法改變結果,此時,他真正的流露出感情,自己的文學才達到頂峰時期,正是失去國家后,他只剩下文學才更加突出文學的成就。可惜,最后的結局還是很悲慘,唉!千古風流事,許多人們都在追名逐利中成為犧牲品。
走進宋朝的世界,在這個時期,國家比較重視文學,文人騷客得到很好的發展平臺,上至皇親貴族下至黎民百姓。宋徽宗是著名的文人,他所創作的瘦金體寫法至今為世人所稱贊,但是,身為天子的他卻在皇帝的職位上似乎不是很稱職,他所處的時期,江南方臘起義,北方金人入侵,面對困難,他沒有集中精力去解決,而是用自己的妙筆丹青去繪畫,終于,北方蠻夷,完顏阿古打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宋朝皇帝的錯誤,徽欽二宗淪為階下囚,經過靖康之恥之后,北宋王朝大好河山頓時失去。淪為階下囚的宋徽宗沒有心情去創作。古今興亡多少事,盡是人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所導致。
回到現實高三生活中,我們是學生,是即將要面臨高考的學子,為了高考而學習,我們要選擇好自己的角色,不要為了快樂而放棄學習,畢竟選擇學習就意味選擇了孤獨,快樂往往會失去很多,即使太行雪擁,我們也要直上云霄,縱然路有荊棘,我們也要勇往直前。
我們是生命轉輪上舞蹈的木偶,用一生一次的`力量唱著最后的絕唱,但我們必須去唱,挽歌沒用,它不可能拯救我內心燃著的火焰,就算它燒著我的心,生疼生疼,但我必須完成。
動蕩青春
在青春與前路上,我們其實即可得到青春又可走向前路,可我們偏偏逆光,叛逆的骨節在我們身體里咯咯作響,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憂愁,卻將它編織成柔軟卻破不開的結。我們放著前路,追著青春狂奔,在死胡同口,前路站在那里詭異的笑,甚至看見了他森森的白牙,我想他是憎恨我的吧!他說:“為什么不帶著我一起走,你完全可以的”,我哭了,那么放肆的將淚打在青春的背上,她背著我,沉默著。我說:“青春,你累了吧!放下我吧!”她憂傷的看看我,便轉頭離去,可沒走遠,離我甚近,只是我再也抓不住她。
我跟隨著前路慢慢行進著,我想,我錯過的,不是抓不住,是不愿抓住,青春在哭泣,前路在奔走,我天馬行空,只因我害怕太累。
暗香盈袖
時間沒有等我,是你忘了帶我走!
記憶與歸途終究不可相交,記憶是定格下的畫面再次播放,而歸途則是重回到記憶中的畫面,他們反方向行走,我卻控制不了。
撥弄眼前的鐘,其實我可以帶著記憶回到歸途,前面一片黑暗,唯有他,我的記憶可以拉著我的手帶我走在歸途放下的天梯,可我卻不愿他拉著我走,我甚至害怕他,他會揭開我的傷疤,血會再次止不住的滴,可我對歸途又如此的著迷,就因如此,我的歸路走得如此曲折。他背對我,朝著樓道盡頭走去,縱身跳下去之前,他說:“飛翔便是你的追遂,帶著我和記憶,一起朝前走吧!”
放飛風箏的一剎那,我突然懂了,黑暗中,那雙無形的手是記憶的一肢與歸途的一肢,我曾不愿放棄的是歸途,只因我害怕太累。
我在生如夏花之初,回味著淚與笑的苦與甜,我們往往只取所需卻忘了他們也需要我們,或許將他們相連,生活的滋味才會變得無限光鮮。
每個人都有一個不可逾越的孤島,我們在拼命的放棄這個接住那個,就越過不了這孤島。畫面在瞬間被敲破,我們的現實中便是接受的要大于放棄的。
孟子說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大千世界里,魚和熊掌之類的事物比比皆是,必要的時候,我們必須放棄其一而顧全大局。
秋天,葉子像一面面旗幟在風中飄揚,它們懂得“化做春泥更護花”。于是放棄了在枝頭的榮耀,紛紛飄蕩;冬天,小草隱沒了自己的顏色,埋根于地下,等待著“春風吹又生”。它們都未曾后悔,放棄才能使它們重獲新生。
偉大的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魯迅,青年時期到日本留學,學習醫術,想從肉體上解救像他父親一樣的人,但當他看到在這個“鐵屋子”里的人麻木、愚昧,他就選擇了放棄,即使能把庸人從肉體上解救出來,但也拯救不了他們思想上的毒瘤。他棄醫從文,用筆來喚醒中國人,他發表了《狂人日記》、《吶喊》、《彷徨》等巨著,獲得了“筆戰士”的號稱。
魯迅放棄了學醫的理想,卻擁有了文學方面的成就,喚醒了一代代沉睡的國民。放棄,可謂是人生棋局的一步重要之棋啊!
智者曰:“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NBA籃球史上的喬丹早年也是一個個人英雄主義者,他在團隊中獨樹一幟,他有時個人得分會超過五六十分,這為他贏得了很大榮譽,但公牛隊卻常常會輸掉比賽。喬丹認真聽取了教練杰克遜的建議加強與其他球員的合作,放棄了個人得高分,結果使公牛隊成了一支所向無敵的團隊,為籃球界染上了一層絢麗色彩。
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著,放棄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遠見。放棄了榮華富貴,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放棄了懦弱茍且,聞一多面對敵人槍門仍然挺身,大義凜然發表最后一次演講的壯舉;放棄了追逐名利,陶淵明隱居田園,創作了許多名作;朱自清放棄了美國的救濟糧,用死詮釋了一個中國男兒的骨氣;比爾·蓋次放棄了哈佛的學業,成就了微軟的輝煌。正確的放棄,會有更大的成功!
“有所為必有所不為,有所得必有所失”。但是只要我們放棄得當,勇于放棄一些小事情,放棄其實也是一個新起點。
當我們開始學會走路時,我們的腦袋就開始在思考了,雖然在溝通上存在些弊病,但也是正常的,而現在卻不同,人們的思想太過于復雜化,所寄托的東西也越來越多,當然,不光指情感的寄托,甚至包括身體的寄托。情感、物資、甚至于他人的思想都想一并占有。
這個社會在不斷的推陳出新,當然,在這物欲橫飛的社會,幾乎沒幾人能抵擋住金錢和美色的誘惑,我不排除自己也有顆虛榮心。
現如今,感情不能當飯吃,所謂貧窮夫妻百事哀,永遠都不要相信電視情節里的感情有多深、有多真,那只是供給那些缺少“營養”的人看的。當然,我曾經似乎也缺少過“營養”,由于新陳代謝的快,才沒被吸食干枯而死。正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們只有好好演繹自己的人生,才不會像大魚吃小魚一樣被吞食。如果人生有許多個假如,假如我還在學校努力學習,就不會被社會污染我純凈的心。假如我們沒有擦肩而過,彼此對愛的執著,相信我們現在會是一對最幸福的平凡夫妻。假如我有一千萬,我會給予自己丈夫生活和工作上的支持。假如我夠聰明,我會做他堅強的后盾,為他排憂解難。可生活不容許有任何一點假如的性質。
因此,現實是殘酷的,好比“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就代表了人不可太過于貪婪,但又不可被現實社會所淘汰,正所謂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是隨處可見的事。人都是自私的,別妄想會有不勞而獲的事,天上也不會有掉陷餅的好事,只有憑自己的雙手打造的,才是真實的。也只有自己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該舍棄什么,或是該追求什么,通常在得到之前,我們都會放棄一些才能換取另一些,“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就是社會的現實。
古人曰:“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然在古人的眼里這“生”和“義”確實不可兼得,但在如今的經濟大潮中,如果把魚比作經濟,把熊掌比作文化,那么魚和熊掌又可否兼得呢?
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否過時
中國經濟發展之迅速可以說是令世人瞠目結舌。正是因為這種超快的發展,我們又看到了什么。也許是國民總值的成倍上漲,也許是歐洲人看到中國的絲綢而心驚膽顫。但是我們并沒有看到滬股數多次高出5000點而國家無能調控。我們并沒有意識到豬肉價格14元一斤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危機。為什么中國的兩級分化會越來越嚴重,為什么中國東南那么的繁華,而西北還是滿眼戈壁。有人可能說,西北的環境太差,教育落后,導致了一片片的無人區。那么我要問,為什么沒有人去改變環境,為什么沒有人去支教。有人還會說,國家已經進行了調控。對,就是國家在調控,國家總是以治標而不治本的方式進行調控。而不在教育上貫徹支教的重要性,提高師范學生的整體素質,那么我想這種調控是解決不了多大問題的。當西北的天然氣被轉化為最后一點經濟時,西北將會成為真正的無人區,敦煌的文化將會永遠淹沒在核輻射之中。
二、中國的教育是否已經迫在眉睫
有人說,中國的教育在高速發展,怎么會迫在眉睫呢?是,中國的書本教育的確在高速發展,可素質教育還在止步不前。有人問,素質教育怎么止步不前了。好,那我舉兩個例子。不知大家知不知道“海歸”“海待”,由于經濟的發展,國外的學子紛紛歸國,但他們在中國卻找不到工作,而成為“海待”。有專家調查他們為什么會成為海待,結果是他們之中有85%的人沒有足夠的自信去迎接挑戰。而造成這種結果的正是他們在中國并沒受到很好的素質教育,出國之后,只是憑著出色的成績,被保送到工作單位。所以他們經歷的社會競爭太少,而不被錄用進而成為海待。
上面兩大問題,我并沒有說是或否。那是因為我只是一個中學生,無權改訂國家大計。但是我真的不愿看到中國真的會走到那一天——只有教育可以救國。如果真的那樣,楊昌濟老先生在泉下也會掉淚的。
我們是否已被追求迷亂了雙眼?在這個繁華的世界,我們追求向往的太多,不愿放棄一切機會,我們在為自己的未來鋪設多條光明的大路。然而,古人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也》”那么,我們是否也要學會舍棄些什么呢?
人么不禁感嘆世界的紛繁復雜,為了成功,我們必然要舍棄一些東西,也許在我們抉擇而舍棄的瞬間是痛苦的,然而其結果定比順其自然、自行毀滅要令人滿意。
世界總是這樣充滿著誘惑,有太多美好的東西等待著我們去奮斗,去追求。功名、榮譽、金錢、情感等數不勝數,而人類不可能完美地將其全部據為己有,如果不會舍棄而任憑錯綜復雜,則恐怕最終“剪不斷,理還亂。”
當然,舍棄是需要有很大的決心的,我們只有放棄一些冠冕堂皇的東西。東晉陶淵明是個真正的隱士,正是覺得放棄了功名利祿,放棄了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執著于對世外桃源的追求,才寫出了遠近聞名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試想,如果他不曾如此果斷地割裂官場生活,在利欲熏心的社會同清新純樸的自然之間穿梭,他還能有如此高尚的情操嗎?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是否想過要舍棄些什么呢?流行歌曲,武俠小說,言情電視劇,網絡信息沖擊著這個世界,追求時尚的我們不免會沉迷于此,于是我們便在學習和娛樂之間穿梭。學會舍棄并不是讓我們遠離現代流行趨勢而死讀書,而是讓我們能權衡輕重、辨別施肥,明確我們想要追求的東西,從而舍棄那些只給我們帶來意識的愉悅卻沒有太多深刻內涵的東西。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在生命結束之際無悔于自己的一生,才可以自豪地說:我沒有因為一時的貪戀而庸碌無為!
生活是有缺憾的,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一切。然而生活又是公平的,他在關閉你一扇窗的同時又為你開啟了另一扇窗。所以,讓我們學會舍棄,在“魚和熊掌”之間做一個明智的選擇!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