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讀后感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讀后感1在讀了《一只特立獨行的豬》這篇文章后,我感觸良多,于是決定寫下一篇讀后感來抒發一下內心的一些感受。
在我們的生活中,豬這種動物早就見怪不怪了,給我們的印象就是一天到晚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它不在乎外面的世界是否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也不用擔憂著怎么為自己的一日三餐去奔波,簡直就是一個沒心沒肺的典型代表。只管把自己養得白白胖胖,殊不知自己越白胖主人就越開心,因為越能賣個好價錢。只有看到屠夫拿著把豬刀伸向自己的時候才慘叫幾聲,這時也只好任人宰割。
但是王小波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只與眾不同的豬。作者通過“它是肉豬,但長得又黑又瘦,兩眼炯炯有光。這家伙像山羊一樣敏捷,一米高的豬欄一跳就過;它還能跳上豬圈的房頂,這一點又像是貓——所以它總是到處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著”,“后來,豬兄學會了汽笛叫”充分的展示了這只豬的特立獨行。
豬的世界影射著人的世界,有什么樣的人的世界,就會產生什么樣的豬的世界:“對生活做種種設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設置動物,也設置自己。”所以,王小波用那頭豬影射自己,在嘲諷中來表達自己的人生追求:無視生活的設置,我要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上學的時候,學校有種種的設置;工作了,如何工作也有種種的設置,人們都必須按照這些設置去做;這些種種設置的目的都是為了讓人們能夠更幸福些、更美好些、更輕松些、更順利些……人們應該反對這些種種設置嗎?不應該,一反對,就是大逆不道,被周圍的人批評不知好歹。一切的設置都是為了人好,但是,用發展的目光看問題,一切設置的好處都是它的害處,設置有多少好處也就有多少害處。
人處于不能自我把握的生活中而不自知,該文表達的正是人們的這種迷失。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讀后感2寒假帶妞妞們去圖書館,偶然間發現一本很有意思的書——《一只特立獨行的豬》,拿來翻看,原來這是一部王小波的雜文集,《一只特立獨行的豬》只是其中的一篇。
開篇,作者講了被人類給安排生活的牛和豬,他們都有各自的生活主題,“前者的主題是干活,后者的主題是長肉”,生活單調而悲慘。后面又談到了一只與眾不同的豬,雖是肉豬,但又黑又瘦、兩眼炯炯有神,他可以跳過一米高的豬欄,甚至可以跳上豬圈房頂,還經常在豬圈房頂模仿發出各種叫聲,豬場的工作人員想把他劁掉,“哪怕你把劁豬刀藏在身后,它也能嗅出來,朝你瞪大眼睛,噢噢地吼起來”,它根本瞧不上圈里的母豬,經常自己到處游逛,可能是去找附近村寨的母豬。知青們都很喜歡它,但領導們卻很痛恨它。這位豬兄每天上午十點鐘總要跳到房上學汽笛,附近糖廠在地里工作的人聽見它叫就回來,就被定為了破壞春耕的壞分子,后來在二十幾桿槍的圍攻下,它突出重圍,奔向了自由……
毫無疑問,在這篇文章里,這位豬兄就是自由的象征,他敢于反抗被人類設定的命運,“還沒見過誰敢于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一句“跑得瀟灑之極”,可以看出作者對豬兄行為的羨慕和尊敬。在我的印象中,很多的文學作品都會引用到“豬”,或因為他身上的優點,或諸如懶惰、貪婪之類的缺點,更有其就是貪婪、無恥的代表。習慣了看別人引用飛鳥、游魚、白云、名人等等來談論自由,用“豬”來象征自由確實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大概也只有王小波這么搞了吧。
作者寫這篇文章是基于一個特殊的社會環境的,“自由”,可以分很多種情況,且這倆字在每個人的理解中也不盡相同,在今天的這種環境下討論王小波所說的“自由”顯得有點不合時宜。起碼三分鐘前我是這樣認為的。但仔細一想,從另一方面來說,好像我們所有人的生活都是被設置的:從小我們就在一直接受社會傳達給我們的信息,這類信息具有趨同性,且無論你主觀上接受與否,它都一直在你腦子里,慢慢地你就被塑造成了一代人,如果不多讀書、不多思考,你也許永遠無法體會到這種力量有多強大。王小波所說的“被設置的生活”與此還不一樣,起碼后者可以找出“設置者”,為避免被設置你還可以反抗,但前者你卻不知道該反抗誰,“設置者”你可以說是社會、可以說是歷史、也可以說是父母,甚至可以說是你自己。可能,我們對此毫無辦法,也可能根本不需要任何辦法。
最后,再說一下我對這篇文最深的一點感受:自由往往只屬于那些敢于面對“二十幾桿槍”的人!而我,顯然得不到“自由”!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讀后感3這是一本當代作家王小波著作的書。他的小說風格獨特,他的雜文“黑色幽默”充滿智慧和理性,讓一代代青年人視為精神偶像。書是父親從圖書館借來的。這個書名一下就博得了我的眼球,而其中作者描述這個關于豬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
在作者那個年代,他所在的生產隊里有一只奇特的豬。它又黑又瘦,雙眼炯炯有神,跳得過豬欄,還跳得上豬圈的房頂。它本該被劁掉,但它嗅覺靈敏。一聞到劁豬刀的氣味便會叫,人們拿它也沒辦法。它還會學汽車、飛機的聲響,十分逼真。因此作者十分敬佩它,親切地稱它為“豬兄”。有一次,它學叫了工廠中農民們換班的汽笛,擾亂了農民的正常作息,成為了“破壞春耕分子”。但當指導員帶人來殺它時,它卻撞出包圍圈,瀟灑地跑了。
閱畢,我對這只豬有了一絲敬佩,相對當時作者枯燥的生活,也似乎理解王小波稱它為“豬兄”的原因。它聰明、冷靜、警覺、勇敢。但我認為,它最難能可貴的是它敢于命運抗爭。作為家畜的豬,它不像其他豬一樣甘于吃與睡,最后被宰掉的命運。它也不愿順從被劁掉,喪失骨氣。它想當的是一只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野豬。不受管轄、不受命運約束,它要的是自由和主宰自己命運的權利!
反觀我們人類,雖然處于生物界的頂端,但相當一部分人隨大流,沒有活出自己的精彩。“豬兄”有理想,有追求,有拼搏的勇氣,有向命運挑戰的決心。而這些,相當多的人并沒有做到。“豬兄”雖然只是一只豬,但在這些方面,卻遠比一些人類偉大,也比一些人活的瀟灑。有的人心甘情愿地活在他人規劃好的生活中;面對自己不喜歡的生活,卻不去做一絲改變,而是聽之任之;有的人明知自己的命運改變就在這一瞬間,也不為自己的將來去奮斗。這樣看來,“豬兄”在精神上的確比不少人偉大。
現在,我們初三學生即將面臨是提招考試和中考。我們應如“豬兄”一樣,不僅僅學習鞏固課本知識;還要給自己樹立目標,克服自身存在的缺點,激勵自己、戰勝自己,為實現現階段目標而努力。
“豬兄”教會了我不少道理,讓我明白了我應當一個什么樣的人,即使,它只是一只豬。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讀后感4這篇雜文以作者文革時期下鄉插隊時的一個故事為敘述主體,故事主角“豬”是中國散文中非常罕見的表現對象,這個對象的選擇其實也說明了作品本身具有一種特立獨行的因素。在作者看來人和豬一樣,也是只追求自由的本性,“它們會自一由自在地閑逛,饑則食渴則飲,春天來臨時還要談談愛情”,無疑,豬所處的這種自然狀態,正如人所追求的自一由生活一樣,是一種 ……此處隱藏978個字……,我們也只能遠瞻,而不能力行。
但是,如果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特立獨行”,那么這個社會也便失去了秩序。沒有了法律,道德的約束,人們便會像“文革”一樣,動亂不堪。
正如書上所說的“對生活做種種設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設置動物,也設置自己。”對于這句話我的理解是:“世界上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便有了規律,生活的規律,習性的規律,而這些規律在人類不斷的成長當中,不斷制定新規律,同時為了自己的生活,這種”“設置”也強加給了動物。讓它們在自己的視線范圍之內,聽我們的安排。如果它不聽從安排,人類就不可能再讓它留在世上了。
所以為什么野生動物會越訓越溫順,因為人類也就是在這社會的設置下生活,所以它不光設置動物,也設置自己。
當然,在這個世界上也存在像這只特立獨行的豬一樣的人們,這少數的一部分是自由的,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當然,這樣的他們也便是脫離了社會,因為會有許多人不理解他們,總認為這類人是不尋常的怪胎,可誰知道,這類人其實是很珍貴的,在這個社會中,他們能夠做自己喜愛的,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天“特立獨行”過自己的生活,能夠這樣,也是很少人能夠做到的。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我喜歡它的生活,因為這只豬和社會形成了反差,讓我看到了我們生活中的種種設置。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讀后感7王小波本人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從黃金年代到東宮西宮,可以說王小波的書其實是引領潮流時代的。單說他的小說,其實說的事情離我們并不遙遠,但是提供的角度是一個獨特的,我認為是有點旁觀者視角。這本書寫了好多在國外的生活,也寫了知青時代的養豬的事情,基本上可以讓我們看到他好像說的是別人的故事,但是說的又那么真實。面對知青下鄉,面對血統等等完全沒有寫的好像有多少什么苦大仇深的,而且以一種一笑而過。
也許我們面對生活就需要有這樣的一種態度。比如我之前有一次出去玩,眼鏡調到的河里,河水很深,肯定是無法撈回來了,那個時候我發現我的心態不是郁悶,而是想笑。為什么想笑?我也不知道,好像這件事情就是和我沒關系一樣。或者是之前開車,和別人車發生刮蹭,全責在我,怎么辦?賠錢了事,除此還能怎么辦呢?
從金錢的角度來說也許這些都是小錢,所以我能夠從容面對,如果涉及到好幾萬幾十萬甚至更多也許我也沒辦法淡定。但是我們的目標不就是讓自己越來越開闊嗎?沒錢怎么辦,那就去賺錢。除此以外再無其它。
讀王小波的書,你可以總體感受到一個玩世不恭的人再和你嘻嘻哈哈,但是呢,人生難道不該如此嗎?有很多人喜歡王小波,也許就是因為那種生活態度正式他們想要的,也許真是如此很多人認為王簡直就是一個天才,可惜天才英年早逝。但是也許正是這種早逝,是他的形象更加高大。
這本書其實很多都是他其它書的序,所以其實沒那么多東西可看,也許我們把那些其他的書都看看,也許會有一種不同的關于王小波的觀點。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讀后感8豬的世界影射著人的世界,有什么樣的人的世界,就會產生什么樣的豬的世界:“對生活做種種設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設置動物,也設置自己。”所以,王小波用那頭豬影射自己,在嘲諷中來表達自己的人生追求:無視生活的設置,我要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這只特別的豬并不安于它作為豬的本分,反而像貓一樣到處亂逛,甚至學會了汽笛聲,因此它惹來了麻煩。然而就是這次“麻煩”,我無比敬佩這只神奇的豬。它表現地很鎮定,在槍火聲中瀟灑地跑了,不但是不聽從人的安排,還是無所畏懼。
讀完文章,真的不禁佩服這只豬,作為人類的我們很多時候竟比不上這只豬,這只豬并不生活于“設置”之下,瀟灑地過著快活的生活。然而我們,卻常常生活在別人的安排之下,束縛著自己,沒有勇氣掙脫種種“設置”。作者在文中說,人也好,動物也罷,都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是的,一般的人,往往是聽從命運的安排,并沒有舉起勇氣與命運努力抗爭,漸漸地禁錮在這樣或那樣的束縛下。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生活在很多的規則之下,或是某些人給我們的道路作了安排,而這只特立獨行的豬告訴人們,要瀟灑快活地生活,隨心去過生活,就應要有勇氣去掙脫一些不必要的束縛,堅持自己的想法。墨守陳規,安于被“設置”的,最終只是一群平常的豬,或長肉或生崽而已,并不被人們所記住,也沒有被記住的價值。
這只特立獨行的豬一直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因此它瀟灑、快活,它勇敢追求,不畏他人,在危難時刻仍表現出與其他豬不同的鎮定,然后機智地逃生了。同樣,作為人類的我們,假如一直是生活在他人或命運的安排下,那最終只能是一個平庸的人,絕對是比不上這只驚駭世俗的豬。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讀后感9有的人只是說了一些別人不去說的話,走了一條別人不去走的路,便逃不過幾多苛責,幾多謾罵。因為這些永遠追隨所謂主流的人,他們眼里容不下你的不同。
有這樣一種人,他們永遠活在制度內,讀應該讀的書,說應該說的話,努力地擠進主流的話語圈,再飄飄然形成一種只有自己這樣的三觀才正確的莫名優越感。的確,他們是家長口中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在世俗的評判標準下,他們是人生贏家。
可是,誰關心過他們是怎么活成了這個樣呢?一步步成長,長成一個社會主流的模樣。這是對社會的態度的真實流露,還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模仿呢?在主流的聲音下,他們可曾有過真正屬于自己的思考,他們可曾發出過自己內心的聲音,可曾追求過自己的夢想?
主流是一個太可怕的詞,因為人們容不下那些非主流的人。
直到今天,街坊鄰居都會評價那個小干部員“這是一個有著一份好工作的小伙子”而對那個頂著一頭黃發的搖滾歌手置以白眼,頭發染成這樣的小伙子沒有什么好東西。我們通常稱為之為思想保守,可其實這不就是一種自私的排他嗎?
佩服那只特立獨行的豬。特立獨行盡管帶來了幾多磨難,可最終獲得的不僅是自由,更是一種想要的快樂。
我自己不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這算是對自己一個反思吧。也是寫一個朋友吧~盡管現在已經隔得太遠,不能稱之為朋友了。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讀后感10這本書好久之前就聽說過,但一直沒有去品讀。書名很是讓人懷有暢想,讀完之后才覺得不慎然。
作者王小波在書的頁面寫了這么一句話“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一些道理,遇見一些有趣的事”,這樣的人生態度讓我很是欣賞。這本書主要是一些文化雜文和其他一些書的序言與品評,還有一些隨筆。欣賞與品析能看出一個人的人生態度,作者很隨性隨心,沒有太多的矯揉造作,沒有恭維與噱頭,讓人看完覺得很是暢然。不過很多講作者年代的事情并沒有仔細去品讀,對生活與現實的解讀是仔細品味。只能說我不懂或是對一些事情的看法還是有那么一絲不能茍同吧,一些書籍的序言與一些電影的欣賞,不是很能理解與贊同。
我也一直想寫一本屬于自己的書,沒有過多的期望,只愿年老時憶青春。這本書輕松的寫作方式是我一直追求的,不用天馬行空不用腦洞大開,只需用心就好,這種寫作方式讓人很愜意很放松。
“雖然人生在世會有種種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與不幸中做選擇。”愿你美好一生,無愧于在世一場。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