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寫景作文300字匯編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寫景作文300字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家鄉在浙江省的溫州市,這是一個溫暖又美麗的地方,這里有5A級的旅游區楠溪江。
楠溪江位于溫州市北部的永嘉縣境內,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她是世界地質公園,是一個旅游的好地方,更是我們家鄉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楠溪江兩岸青山巍峨,一座座青山高聳入云,山上長滿了各種各樣的樹木,一年四季都郁郁蔥蔥,蒼翠欲滴。
楠溪江的水格外引人注目,在晴朗的日子里,明媚的陽光照在水面上,江水被照耀得波光粼粼,碧綠的江水透明得像一面大鏡子,顯得格外美麗。幾條竹筏劃過江面,竹竿濺起像珍珠一樣的'水花。江水綠汪汪的,清澈見底,成群結隊的小魚在溪水中愉快地追逐著,嬉戲著。
小溪邊是大片大片的灘林,一棵棵竹子手牽著手,筆直地矗立在灘林上,遠遠望去,就像一位位守護著楠溪江的“守護神”,很威武。灘林有數不清的鵝卵石,被溪水沖涮得十分光亮,有大的、小的、圓的、扁的、方的,什么形狀都有,真是千奇百怪,應有盡有。
美麗的楠溪江,我們的母親河,我們為你驕傲,為你自豪!
外白渡橋,讓人牽腸掛肚。近日回遷,坊間熱鬧。從起吊裝船,一路西進,到駛入那個最為輝煌的原點,萬眾矚目,為它榮歸喝彩。
自上而下,滿目風光。前面是蘇州河上跨橋合龍,后面是浦江兩岸無限美麗。此時,我心里卻想起了他們,整修外白渡橋的工人。他們的身影在腦海里浮現,揮之不去。
回遷前一天,我去民生路碼頭,鐵橋上腳手架已拆,有工人在電焊或油漆。中午,我想上樓頂拍全景,卻闖進一個空屋,里面有好多工人在吃盒飯,蹲著站著都有,但沒人說話??湛帐幨幍募澎o,與外面彩旗飄揚的工地,儼如兩個世界。
外白渡橋回歸故里,能跟著它順流而下,享受兩岸民眾的歡呼和矚目禮,那是何等的榮耀。然而,參加外白渡橋大修工程的工人們卻默默無聞,他們曾經創造過許多奇跡。但在工作中,每個人都干著自己分內的活,這一道完了,下一道就是別人的了。
我去的那天,不愿再打擾他們。我的腳步,慢慢地移開,但心思,卻留在了那里……
在一個周末的晚上,我和我們一大家到燈火通明的廣場去玩。
廣場可真美呀!一進廣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如龍似月的水壇,水壇邊上用花崗石砌了個光滑發亮的石圈。水壇里,水是那么清,清的能見底;水是那么深,光都照不到底。就在那一瞬間,燈光點亮了,我還沒搞清發生了什么事,噴泉的水柱就直插云霄,有的中高邊低,樣子似乎像山一般,圍在“利劍”旁邊,后面的噴泉一會兒交叉,一會兒分開,就像人的手指交叉分開一樣。突然,站在最前面的小噴泉向四面八方噴出水花,又忽然轉起來,形成了“速成水龍卷風”,最后出現的讓大家大飽眼福,因為水柱后的燈光和水柱“攪”在一起形成了圖案,就像在電視上看到的一樣,讓觀眾目瞪口呆。
又過了一會兒,燈光在水中炸開了,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白的……水停了,一門“多孔‘炮’”“發炮”了,“炮”在天空中“打響”了,發出許多“炮”。其實“炮”是五顏六色的燈光。
我們還未參觀完全部廣場,就晚上九點半了,真是光陰似箭??!我們只好一步三回頭地回家了。
簡評:想象豐富,在動與靜的變化中綻放美麗。
今天,我們一家人一起去喬歡園游玩。喬歡園里景色怡人,是一個休閑游玩的好地方。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與眾不同的假山,還有一片綠油油的草地,像一片軟綿綿的綠毯,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再往里面走,就會看到一條小河,河水清澈見底,連河里五顏六色的卵石都能清晰地看到。小河里養著許許多多可愛的小烏龜,中央還有幾個小房子,都是用木做的,漂亮非凡。小烏龜在這水平如鏡的小河中游動著,還不時地游到木制的房子旁邊,優哉游哉地在房子上漫步。小河周圍種著翠綠色的垂柳,呈現出一派綠意盎然的景象。微風吹來,細長的柳葉就上下揮舞著,好似一個個漂亮的少女在歡快地跳著舞!小河的周圍不僅有垂柳,還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呢!這些十二生肖雕刻得惟妙惟肖,真讓人拍案叫絕!看到這里,我們情不自禁地感嘆雕刻家們的聰明和智慧。我們被這美如仙境的景色深深地迷住了,興高采烈地坐在這十二生肖中自己喜歡的動物的背上,自由地欣賞著周圍美麗的景色。
喬歡園里的景物還有很多很多,數不勝數,真是美不勝收啊!有機會一定要去好好地玩一玩噢!
金秋十月,桂花始吐香,仿似預示著豐收。然我入象牙塔已逾兩載,分明是個青黃不接。于是便心下調侃:這又如何?能妨我聞那桂花香么?
鐵道唯一讓人心動的便是里面的樹了,當然不少那桂樹。我是不認得桂樹的,亦不想去認,只需嗅嗅那一段幽香就可。
鐵道有段林蔭路,道旁夾雜桂樹一兩株,而我上課自習是必走此路的。如今正值時,于是我有幸每天踏幾遭香了。我想園丁當是極細心的,又帶那么一點詩心:他植了桂樹,但只一兩株,星星點點。如此,這林蔭道上飄滿了,但又不似那般沖鼻。行人過此便會放慢步伐,踱一會兒,淺淺一聞,即尋得那,香是淡淡的,仿若屏息即失。此感系點詩意,又帶點醉意。每聞總有一絲醉,頭一點暈,身一縷輕,像是飄了似的,飄向神往的遠方……
這醉應是飲了自桂林帶的桂花酒的緣故罷。酒溶桂花,桂花和酒,就這樣混著,也就分不清了。故如今飲酒便似聞桂香,聞桂即如飲醇酒。
原來桂花也是醉人的,這大概就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哲學罷。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