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粽子的日記400字7篇
一天即將過去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包粽子的日記400字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從小到大經歷過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它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體會到了生活的樂趣,更加珍惜生活。
每年端午節都是我最期待的日子,因為那天,奶奶就會包粽子給我吃。奶奶包的粽子可好吃啦,清香的粽葉、糯軟的米粒、多種口味的棕餡,想想就讓人流口水。
記得剛上一年級的那一年端午節,我趴在奶奶身邊看做粽子,奶奶笑著對我說“蔚啊,是不是愿意學包粽子啊,奶奶今天教你”。我當然愿意,樂呵呵地拿起了粽葉學包粽子。開始,我覺得包粽子很容易,可又不知道怎么搞的,我這雙靈巧的手在包粽子的時候就不聽使喚了,糯米都像在玩滑滑梯一樣,從粽葉的縫隙間一個一個滑下來……好不容易把糯米搞定了,準備包扎時,由于我用力過猛,糯米又像爆米花一樣爆出來,狼狽的樣子讓奶奶邊搖頭邊笑。幾經失敗后總算包成了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粽子,青青的黛葉、清香的氣味,看著聞著就讓人垂涎三尺。那天的粽子特別美味,爸爸媽媽吃了都說好,我心里可高興了,像吃了蜜一樣甜滋滋的。
學包粽子是生活中極其普通的一件事情,但很多普通的事情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彌足珍貴,如果童年往事是一顆顆珍珠,那么回憶就是串起這一顆顆珍珠的線,我喜歡回憶,美好的回憶讓我的生活更加精彩。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按照端午節的風俗,每家每戶都要包粽子嘍!
今天下午,奶奶就把準備好的粽葉拿出來,開始包粽子了。我覺得包粽子應該很簡單,也很有趣,便對奶奶說:“奶奶,我也想幫你包粽子。”奶奶說:“好啊!”
說干就干。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先拿了兩張粽葉,把它們疊好,再繞個圈,把短的那一頭放在里面,然后在里面裝上糯米和蜜棗,最后再用粽葉包好,不讓米漏出來。可是,在我包的時候,那米老是漏出來,包不好。于是我又重新包了一次,還是不行。第三次、第四次也是如此。唉~包粽子看上去挺簡單的,原來那么難呀!但我沒有放棄,因為,在我的詞典里,沒有“放棄”這個詞。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第五次的時候,我包好了一個“一角粽”。雖然這個粽子不太好看,但是也可以吃嘛!
接下來,我又開始包第二個。這一個粽子包得很順利,一次性就完成了,但好像比第一個還要難看一點,是一個“二角粽”。唉~再看奶奶包的,可比我包的好看多了。
奶奶看了我包的粽子,笑著對我說:“包得還不錯嘛!我孫女真能干!”聽了奶奶的話,我是既高興又慚愧,我知道奶奶是在安慰我,其實我包得是一點兒都不好。
唉~包一個好看的粽子對我來說真是比登天還難啊!
中國有個傳統習俗,那就是端午節吃粽子,這個節日是為紀念古代詩人“屈原”而定下的。
今天正好是端午節,一看奶奶在家,就想讓奶奶教我包粽子。“奶奶,奶奶!快來教我包粽子!”我大聲喊到。奶奶趕緊走了過來,生氣的對我說:“你個壞丫頭,連電視都不讓奶奶看!”我連忙對奶奶陪著笑臉說:“奶奶,我可是想寫出實際作文,才來讓你教我包粽子的。”奶奶這才消了氣。
奶奶對我說:“包粽子時,要先把兩片粽子葉并在一起,再把它卷成圓錐型的,要卷大一點卷的結實一點讓底下不要漏米。”奶奶邊說,邊給我做示范。奶奶的手可真巧,包出來的粽子就像一個水杯,一滴水也不會漏。“先放上米,再放上肉或棗,上面再放上一層米,然后裹好了,再用線綁一下就做好了。”說著,奶奶就把一個“四角體”的粽子包好了。
我聽了以后,準備試一下。我按照奶奶的方法卷粽葉,放米,放肉,再放米。可是當我準備裹粽葉時,米漏了。我心想:唉,我從新來一次吧。我重新試了一次,又沒成功,我有點沉不住氣了:怎么回事,再來一次吧。第三次我又失敗了,我已經怒不可遏:怎么?你想跟我作對嗎?我就不信包不好你!再第四次包粽子的時候,我終于成功了。我開心的喊起來:“我成功嘍!
再這次包粽子,我知道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不管任何事情,只要你努力、耐心,就一定能做好!
端午節快要到了,家家戶戶都忙著包粽子,我家當然也不例外了。
今天一大早,奶奶就準備了糯米、蜜棗和繩子,還采來了新鮮的蘆葉作粽葉。奶奶把粽葉放進水里煮透,據說煮透的粽葉包起來更柔軟。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奶奶拿起四片粽葉搭在一起,然后用手指熟練地把它卷成一個圓錐形,并往里添上糯米、蜜棗,再放一些米蓋住,最后把翹起來的粽葉按下,并用繩子扎緊。就這樣,一只小巧的粽子在奶奶的手里輕輕松松地誕生了。
原來包粽子這么簡單,我有點躍躍欲試了。于是,我學著奶奶的樣子也包了起來。真沒想到,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僅僅是卷一個圓錐形就費了我好大的勁。放糯米和蜜棗也不簡單,糯米像調皮的小孩似的一點兒也不聽我的話,接二連三地蹦出來。我一著急,手一松,糯米撒了一地。奶奶見了,有點不耐煩了,讓我一邊玩去。一向不服輸的我哪肯低頭,掃好米粒后接著包。終于在奶奶的指點下,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包成了一個奇形怪狀的粽子。一回生,二回熟,后來我又成功地包了幾個粽子。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在水中煮,一小時后,整個屋子都彌漫著粽葉的清香,真讓人垂涎三尺。終于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甜甜的蜜棗,吃入口中不僅有嚼勁,而且回味無窮。
通過這次學包粽子,我又懂得了一個道理:學一樣本領,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這樣才能成功。
今天是端午節,每一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在這天,我不僅包了粽子,還領會了一個道理。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定的節日,為了不讓屈原的尸體被魚吃掉,人們會向河里扔粽子。
包粽子需要用新鮮的蘆葦葉,潔白的糯米,還有一些紅棗、葡萄干之類的配料。
我先等糯米等配料泡好之后,把它們從水中取出。我拿了一片大大的粽子葉,用左手捏著總也的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點力氣拉緊,上面松一點,輕輕一卷,卷好了一個如同碧玉一般的圓錐形粽葉。
接下來,我把一些糯米放入粽葉,可是我對用量的掌握不到位。有時把糯米倒得多,把粽葉給沖散開,有時又太少,才填滿了粽葉的三分之一。我只好用勺子,一勺一勺地把一點點的糯米放下,還在糯米中放下紅棗和葡萄干。就像在一片潔白的雪地里放下了一塊巨大的橙色瑪瑙和一塊紫色的玉。放入配料之后,我把粽葉合上。進入最后一道工序,那就是——捆繩!
我雙手把粽葉捏緊,用繩子在粽葉的尖兒附近纏了三圈,再系上一個小蝴蝶結,大功告成!我掌握了技巧,有包了幾個粽子。
吃飯的時間到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不僅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還領悟了一個道理:吃自己的飯,流自己的汗!
今天是端午節,我心血來潮,突然想學包粽子。媽媽告訴我,外婆是包粽子高手,于是我今天下午登門學藝!今天下午,我就來到外婆家,我想外婆說了我想學包粽子,外婆二話不說就答應了。我和外婆穿好圍裙,來到廚房,學藝正式開始!只見外婆拿了一張粽子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這動作熟練極了。我學著外婆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錐形有什么難的。可我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外婆見了,就在旁邊指點,說:“左手捏住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外婆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接著,外婆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
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外婆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清一些,把粽葉捏緊些。在外婆的精心指導下,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像樣了。最后一道工序捆繩。只見外婆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美麗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就這樣我包好了一只又一只,動作越來越熟練,一只比一只包的好。我一蹦三尺高,大聲歡呼道:“我學會包粽子了!”通過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恒心。
今天下午,是我期盼已久的。因為在今天下午,我們全班將會舉行包粽子的活動。
雖然沒有準備,但是,還是借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蘆葦葉子,繩子。
周多的奶奶也來當家長志愿者。戴老師發完言,我就問周多的奶奶該如何包粽子。奶奶說:“把兩頭有些黑的地方用剪刀剪掉。”這個還不容易?一會兒就剪完了。“現在,拿好粽子粗的一頭,左邊。另一個手抓住粽葉粗的那一頭的右邊,往內翻。”奶奶一邊說,一邊演示給我們看,“加上米,這樣,粽子的一個角就成型了。”只可惜,我沒有包粽子的天分。粽子不是最底下的洞太大,漏了出來,就是太慢,把粽葉裝爆了。米就像水花似的噴了出來。看來,粽子沒有想象的那么好做啊!奶奶又講解:“一定要把粽子底下的角包緊,不然,粽子會漏出來。米也不能裝的太多,否則會溢出來。”終于,在奶奶的耐心講解之下,我終于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把粽子的一角包了出來。“現在,把粽子沿著剛剛我們這好的角飯。注意,邊上一定要封緊,折好以后,要在邊上約好,一個角就封緊了。按上面的方法,再折另一個角。”我們一會兒折,一會約,一個粽子就已經成型了。“最后一步。”奶奶說,“把繩子扎在上面,一個粽子就好了!”我按照方法,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終于完成了這個粽子。
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我心里覺得無比的自豪。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雙手做出來的食品,我為我自己的成就而感到驕傲。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