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語文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運用綜合的識字方法,認識14個生字,寫好7個生字。培養學生立識字、合作識字的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收集熊貓的圖片資料,能根據課文內容為大熊貓涂色。
教學重難點:
7個生字詞,滲透性識字。
教學方法:
講讀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準備:
課文插圖的放大掛圖,《歌唱王二小》的錄音磁帶,配樂課文朗讀磁帶。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首先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愛聽音樂嗎?”然后播放《歌唱王二小》的歌曲錄音,把學生帶入意境。之后教師再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歌唱誰嗎?”根據回答,教師板書課題《王二小》。
二、指導看圖,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1.按順序一幅一幅地看,一邊看圖一邊想圖的意思再說圖意。要指導學生弄清楚:(1)每幅圖上畫的有誰,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做什么。(2)了解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聯系。(3)要仔細觀察圖上人物的動作、神態,想象他們想什么,要做什么?
2.把四幅圖的內容連起來說。注意讓每個同學特別是中下等生能有充分練習的機會。
三、借助拼音初讀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并找出圖文對應的部分。
1.憑借拼音自讀課文,要讀正確,讀準每一個字的音。
2.檢查自讀情況,進行正音。注意指導下面幾個字的讀者:“員、英”是整體認讀音節;“響、雄”是三拼音節,又是后鼻音;“助”的聲母是zh,不是z。
3.一邊看圖一邊細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共分幾段。找出圖文對應的部分,然后看圖想文,弄清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根據一年級學生概括能力差的實際,可投影出示答案,讓學生選擇:(1)課文講的是王二小放牛的事。(2)課文講了敵人讓王二小帶路的事。(3)課文講了王二小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的事。
四、課堂練習:
1.認讀卡片,鞏固生字讀音。
2.自由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以卡片檢查生字。(先帶著拼音讀,再去掉拼音讀。)
2.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二、看圖與朗讀結合,圖文對照,逐段理解課文。
1.(1)看圖讀第一段。想一想,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什么。(兩句話,第一句講王二小是干什么的,第二句講王二小做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問題。第一句提出“兒童團員”,先由教師簡介“兒童團”,然后結合圖畫和聯系有關影視鏡頭理解“兒童團員”。
(3)引導學生看圖仔細觀察人物神態,然后通過理解重點詞“常常、一邊……一邊……”弄懂第二句的意思。
(4)指名朗讀第一段。教師點撥強調“兒童團員、常常、幫助、放哨”要讀出贊揚的語氣,再自己練習表情朗讀。
2.(1)出示投影片,讓學生仔細看第二幅圖觀察敵人的兇惡面目,想象他們怎樣威逼王二小,再觀察王二小鎮靜的神態,想象他在想什么。
(2)在敘述圖意的基礎上閱讀第二段,在讀的過程中理解“掃蕩”“迷了路”“山口”等詞。(“掃蕩”一詞教師要重點指導)
3.(1)指名朗讀第三段。然后一邊看圖一邊默讀課文。思考:敵人叫王二小帶路,他是怎么做的?“裝著”“順從”是什么意思?哪句話表現了王二小機智勇敢?找出來讀一讀。
(2)輕聲讀第四段,然后通過看圖和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突然”“四面八方”“英雄”的意思,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讀懂句子。最后討論:為什么說王二小是小英雄?(啟發看圖聯系課文三、四段內容)
(3)指導表情朗讀三、四段,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先齊讀第五段,然后看圖觀察八路軍的神態,想象他們喊什么。再理解句子:“正在這時候”指什么時候?“沖下來”“全部”說明了什么?
三、靜聽配樂朗讀課文二至四段,頭腦中要浮現畫面,然后說說王二小是怎樣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的。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自由讀課文,找出帶生字的詞。(學生說,教師以卡片出示。)
二、指導學法,按特點識記字形。
“童、團、員、響”用部件法。即用已學過的偏旁、部首、基本字識記。要求學生說準方位,說清部件,已學過的部件不可再分開。童:要在田字格內示范書寫,強調上下兩部分要扁一些、緊湊些。團:提醒學生里面是才,不是寸,也不是木。
“迷”和“謎”比較。熟字“謎”去掉言字旁就是“迷”。
“幫助、英雄”:重點指導沒學過的部件的筆畫筆順并要復習詞義。
三、組詞辨字:
員( )園( )想( )英( )
圓( )原( )響( )應( )
四、聽寫課后第2題的句子。
五、輔導用“常常”“幫助”造句。
1.讀讀課文中有關的句子,體會兩個詞的意思和用法。2.教師啟發:聯系實際想想,誰常常做什么?誰愛幫助人做事?3.先說后寫,練習造句。
六、課堂練習:抄寫生字。
學習目標
1.閱讀
(1)了解議論文的一般常識。
(2)了解議論文提出論點的多種方法,把握論點論據之間的關系。
(3)學習分析每篇議論文的論證思路,理解運用多種論證方法的好處。
(4)學習議論文準確、嚴密、生動的語言特點。
2.寫作
(1)仿寫課文中優美而富有哲理的文句。
(2)學習有理有據地證明自己的一個觀點,注意論據的選擇。
(3)針對生活中的某一種現象談談自己的看法,在證明自己的觀點時使用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
3.口語交際
(1)復述本單元中的任意一篇議論文,注意文章的論證思路,要抓住論點和各部分要點進行復述。
(2)選擇一個話題,明確自己的觀點,構思后口頭表達,做到語音清晰,語句連貫,條理清楚。
學法指導
1.單元聚焦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由一個選擇題入手,引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然后層層推進,闡述什么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號召人們堅信自己的創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斷探求,成為有創新意識的人。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由古代文化典籍中引出觀點,以王陽明和自己的實例為論據,論證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號召中國學生應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才能有所建樹。
《談讀書》首先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讀書和經驗的關系,用書的智慧;接著闡述讀書的方法,提倡讀書與討論、作文結合起來;最后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作者筆法靈活,比喻論證使表達顯得生動。
《不求甚解》先擺出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著從不求甚解的出處入手,以陶淵明的不求甚解的含義為根據,對否定不求甚解的觀點作了否定,并闡述了讀書的要訣在于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復讀的正面主張。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是一篇駁論文,作者針對當時有些人散布中國人對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觀論調進行了有理有據的批駁,明確提出了中國人絕大部分沒有失去自信力,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現了作者一顆拳拳的愛國之心。
2.閱讀建議
(1)《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語言較淺顯,宜先速讀,了解文章梗概,再細讀,分析理解本文論述的中心,然后抓住本文緊扣中心逐層論述的特點,分析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及其好處。
(2)在學習《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這篇文章時,首先應認真閱讀課文,領會句意、段意后,再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學習實際,深入理解本文的論點,自覺養成格物致知精神。
(3)《談讀書》,可采用圈點批注式閱讀的自學方法,閱讀時直接在課文上畫上思索的軌跡,打上認識的烙印。可摘抄自己喜愛的名句,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誦讀并背誦。
(4)《不求甚解》是一篇駁論文,可先梳理結構提綱,體會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地駁斥對方論點,同時闡明自己觀點的。本文在思想內容上與《談讀書》有相似之處,可與之進行比較閱讀。
(5)《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大家可以通過圖書館、網絡或者其他途徑搜集這篇課文及作者的相關背景資料,用列提綱的方法把握課文的層次結構和思想內容,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同學們可以對文中關鍵問題展開討論、探究,各抒己見。
(6)議論文閱讀能力指導
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中心論點,即能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和態度,是閱讀議論文關鍵的一步。如果不能準確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就不能說讀懂了文章。要把握文章的中心論點,首先要整體閱讀,整體把握文章大意。至于論點的概括,有的可選用文章的原句,有的要用自己的話把它概括出來。
論據是議論文中用來證明論點、支撐論點的材料。事實和道理(包括科學、理論、名言、諺語等)是論據的兩種基本形式。閱讀議論文時,要能夠找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同時要從文章的事實中看出道理,從作者提供的道理中聯系相應的事實,理解這些論據與文章的論點在邏輯上是否一致。
論證是運用論據擺事實、講道理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問的邏輯關系紐帶。常見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
在議論文中,結構是作者思路的體現。議論文最基本的結構是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逐層深入論述的縱式結構;二是并列展開論述的橫式結構,如總論--分論--總論式。分析議論文的結構,先要弄清楚各段落層次的內容及其內在聯系,還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
議論文的語言主要具有嚴密性、概括性的特點。閱讀議論文,要從整體到局部,注意抓住富有概括力的關鍵性句子、關鍵性詞語,反復琢磨,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
3.相關知識
(1)聯想:指回憶時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是現實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在人腦中的反應。有多種形式,一般分為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
(2)想象:利用原有的表象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過程。在外界刺激物的影響下,在人腦中對過去存在的若干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成。人不僅能回憶起過去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即表象),而且還能想象出當前和過去從未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但想象的內容總是來源于客觀現實。一般可以分為創造想象和再造想象兩種,它們對人進行創造性活動和掌握新的知識經驗起重要作用。
(3)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活動中的思維過程。通過反復地有步驟地連貫地思考,提出前人未提出的問題,解決前人未解決的問題。要求有創新的設想和理智的判斷。與一般思維不同,主要表現在想象、尤其是創造性想象的參與。形成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條件有: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對要解決的.問題有強烈的好奇心、堅強的信念和永不滿足的求知欲,以及有關的廣博知識;追求事物的普遍性規律與結論;把要解決的問題具體化和形象化;周圍環境(如切磋討論)的激發等。創造性思維常與發明、發現、革新、設計及繪圖、寫作等實踐活動相聯系。作為一種方法,在科學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教學內容:
1、 歌曲《金扁擔》、綜合訓練二
2、 口琴學習
教學目的:
1、用優美和歡快的情緒,熱情贊頌我國城鄉的四化建設。合唱時做到聲部統一、和諧。
2、為歌曲編配簡單的舞蹈動作。
教學難點:兩聲部合唱部分的把握
教學過程:
一、 發聲訓練:綜合訓練
注意:發聲要均衡、聲部要和諧。注意力度的變化。
二、學唱歌曲
1、復習曲譜,請學生用LU來哼唱歌曲。
2、讓學生看苗族的美麗景色,聽歌曲。
復聽錄音,讓學生說出歌曲特點。
歌曲分為三段,旋律明快、活潑。
朗讀歌詞,分小組討論得出三段的意思。
第一段:小司機開車在路上,好像在翩翩起舞。
第二段:描寫了苗家兒童對山鄉、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第三段:仿佛美好的景色出現在人們眼前。
聽錄音,體會三段的意思。
用心跟錄音機模唱。
以歡快、活潑的情緒大聲唱歌曲。
三、綜合訓練二
1、教師引導學生分析:
第2題的那幾個音音群相近?結束句的音應該怎樣?
題目所要求的情緒是怎樣的?
2、分小組討論,看那組編寫的好
視唱學生編寫的旋律。
四、口琴學習
1、學會正確的拿住口琴。(左手——低音部分、右手——高音部分)
2、找到 “1” 音。 (從左手往右手方向數到第9個孔,然后吹出來就是“1”)
注意:用耳朵聽聽是不是只有一個音,會不會同時出現了好幾個音,改正方法是縮小嘴巴的吹孔。)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10個生字,1個多音字。學寫8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孔子在學術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是與他的刻苦、虛心好學分不開的,教育學生要養成熱愛學習的習慣。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查閱資料,收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教學難點
孔子是怎樣勤奮、刻苦學習的。
教學準備
生字卡、課前收集孔子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名言揭題。
1.出示孔子的名言,讀一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交流自己搜集的孔子的資料。
簡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者,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3.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
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交流:讀了課文,你對孔子增加了哪些了解?
三、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畫記你感受最深的詞句。
2.討論交流:
(1)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哪些?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2)相機理解以下詞語。
字:根據人名中的字義,另取的別名叫字。
舉目無親:抬頭看不到一個親人。形容人地生疏。舉目:抬起眼睛,指抬頭。
孤苦伶仃:孤單困苦,無依無靠。孤苦:沒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獨。
羞慚:羞愧。
(3)這個自然段與后面的內容有什么聯系?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小結。
4.齊讀。
四、學習生字詞。
1.自由識記生字詞。
2.檢查交流識記方法。
3.指導書寫。“慚”為左中右結構,書寫時要注意把各部件寫緊湊。“艱”字的右邊部分不要寫成“良”。“懂”字是左右結構,不要寫成上下結構。“尊”的上面不要寫成“”。
五、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朗讀課文。
2.提問:課文介紹了孔子的哪些故事?
二、理解第二至五自然段。
1.自由讀。
思考:講了孔子的哪些故事?
2.討論:
(1)孔子的境況非常凄涼,他是怎樣對待學習的?
相機理解以下詞語。
祭祀:舊俗備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禮,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師法:在學術或文藝上效法(某人或某個流派)。
風涼話:不負責任的冷言冷語。
禮法:社會上通行的法紀和禮儀。
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然:對,正確。
經典:泛指各宗教宣揚教義的根本性著作。
傳誦:輾轉傳布誦讀。
(2)如果平時聽到別人說你的風涼話,心情會怎樣?
3.講故事。
(1)課文中講述的關于孔子的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
(2)小組內講故事。
(3)指名上臺講。
三、拓展延伸。
1.孔子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從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2.你還知道孔子的哪些故事?交流孔子其他方面的故事。
3.如果我們面對孔子,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模擬采訪孔子。
四、作業。
1.選擇自己喜歡的孔子名言做成書簽勉勵自己。
2.有興趣的話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閱讀《論語》。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