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清明節掃墓作文500字合集十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掃墓作文500字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節到了,我們回到老家去掃墓。
回家的路上,到處都是金燦燦的油菜花,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金色的毛毯。一會兒就能看見有人在路邊點紙錢,他們都在祭拜自己的親人吧!我不禁想起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詩。
過了幾分鐘,我們到了家,爸爸趕緊點香,我看見他拿了一個大紅包往火里放,便好奇地問:“爸爸,為什么這么做?”爸爸一臉嚴肅地說:“祭拜祖先??!”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學著爸爸拜了幾下。
家里祭祀完畢后,我們到了爺爺和奶奶的墓前,爸爸用鐵鍬挖出了一個土塊,又貼了一張紅紙。我又好奇地問:“爸爸,你又挖土又貼紙,又想干什么?”爸爸摸摸我的頭說:“這也是祭拜祖先的習俗,這叫上墳。”我點了點頭,沒想到清明祭祖的習俗這么多??!
爸爸把雜草拔去,媽媽把邊上的小油菜拔掉,而我,用小掃帚輕輕把墓石上面的灰掃去。爸爸這才在墓旁燒起了紙錢,然后鄭重地拜了幾下,接著是媽媽、哥哥、我依次給爺爺和奶奶跪拜。
我突然想起小時候爺爺常常背著我,在媽媽工作的的廠里面走來走去,一直等到我睡著了,才把我放下來,自己去休息;奶奶每天都要來如皋煮飯給我們吃,下午還要坐車回家種田,卻從不喊一聲累,一聲苦……唉,可惜我還沒長大,他們就去世了,如果他們還在,我一定好好孝順他們。
我抬頭望了望遠處綠油油的麥田和隨風搖擺的油菜花,心中不禁喊道:“爺爺奶奶,孫兒已經長大了,你們在天堂可一定要好好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币荒暌欢鹊那迕鞴澕磳砼R。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今天,我們五年級師生徒步去橫大路橋烈士墓掃墓。中午,
我們從學校出發。走在鄉間的小道上,只見田野里大片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在風中翩翩起舞,可我們卻無心欣賞這春天的美景,內心感到無比沉重。
我們步行了一個多小時,來到了烈士墓前,排列好了整齊的隊伍。首先,我們傾聽了烈士的事跡:橫大路橋烈士墓是為紀念十八位抗日英雄而建立??箲鹌陂g,有一支抗日大隊在這附近駐扎,鬼子知道后,派兵來圍剿。大隊獲取了情報,派三名隊長每人帶一隊人馬從不同方向撤回根據地。毛隊長和周隊長的人馬順利撤回,但匡隊長的人馬遭遇鬼子襲擊,匡隊長和其他幾名戰士為了保障大部隊有足夠的時間撤離,堅守陣地,拼死抗擊,最終全部壯烈犧牲。大部隊順利撤回了根據地。村民們含著淚,悄悄地將犧牲的十八名將士的尸體埋在了此處。聽完這個悲痛的故事后,我們默哀一分鐘,在這一分鐘里,我仿佛看到了抗日英雄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場面。默哀結束后,我們唱響了《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歌聲在田野間回蕩,表達了我們對抗日英雄的敬仰,堅定了我們好好學習,回報祖國的決心。
最后,我們向烈士獻上了親手做的小白花,繞墓碑走了一圈,我默默地對烈士們說:“謝謝你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你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p>
回校的路上,我們已經很累了,但想到那些犧牲的烈士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我們這點累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回報祖國。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回河南老家去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高速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清明節可隆重了,我們家的祖墳分布在風景秀麗的清源上,清明時節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大人們準備了很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著,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后跟著,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干凈了很多,接著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并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很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后輩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念念有詞呢,瞧,表哥念著:“祖先保佑,讓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還有更有趣的事呢,祖先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著給奶奶逝世后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禍,趕緊在祖先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大人們樂得呵呵大笑……
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
年年又此,我和父母親屬一起在清明節去給爺爺與姥爺掃墓。
往日的清明節似乎沒有今日的天氣晴朗,氣溫雖然不高,可灼熱的日球還是那樣的耀眼,或許是不習慣吧,好象記憶中很多年沒碰見晴天的清明節了。
正是因為擔心早上人多,所以改到了下午去。但下午的人依然很多,所以走了一條咱們從未走過的路去長安區。因為那里比西安低幾度,所以陽光也不會太刺眼,每次去的路程很長,大約幾個小時,于是我會在車上小憩一會兒。
醒來,又見了這熟知的墓園。墓園,其實建在小山坡上,一層層的下來,好像梯田。從底下仰視,那一階階的石梯,仿佛直通天園??上?,石梯的盡頭不是天國,而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墓。記憶里是二三年前出現的,但一直不知道墓主人是誰,只得猜想是個很有名望的人了。石梯兩旁偶爾種著櫻花樹,但飛舞在上面的不是蜜蜂而是馬蜂,這或許是我記起的墓園最恐怖的地方了。
打5歲,我就明白上墳不是一件傷心的事,因為每次在燒紙的時候,大人們都在聊天,聊什么呢?聊火的煙太大了,聊墓主人生前的愛好,聊如果“他”得到這錢會買什么,聊“他”會不會把錢花在和生前一樣的地方。聊希望“他”能得到保佑,聊著聊著就不覺得煙熏了,這是一道怎樣的風景,幾個成年人沉浸在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中,仿佛真有天國,仿佛天國的爺爺和姥爺也會去銀行取錢,也會擔心打麻將沒有零錢,會因咱們的疏忽收到半張錢而苦惱......
這里很靜,靜到咱們這些人聊天的笑聲顯得有些吵,我也在這里靜靜的發呆,靜靜聽他們聊天。不知不覺,嘴角竟會有一絲的微笑,不知不覺模糊了眼睛,唉,煙熏的吧。之后,咱們帶走了貢果,留下的,也只是被熄滅的蠟燭粘在墳墓上,和墓前鐵桶中的紙灰隨風飄揚。
清明時節不一定雨紛紛,但路上的行人會很靜,靜地眼中多了一絲迷惘,多了一絲躊躇,多了一絲純凈的曙光。
今年是政府規定清明節放假的第一年,時值清明節,許多人都利用這一天去給自己的親人掃墓,我也和媽媽、表哥等人一起去給外公掃墓,來到“仙德園”(墓地)。家來到山腳下,七手八腳地把要用的東西搬上了山。山很陡,一路上,耳邊不時傳來了小鳥演奏的哀曲,大家的心情更加沉重了,大家來到了太太的墳前,舅舅把墳上雜草除去了,然后打開了顏料盒。我、三舅媽等人,拿著毛筆,用心地描,把思念一筆一畫地描在字上。在我們描字的時候,小外婆拿著蠟燭,點呀點,怎么都點不著,最后,小外公手遮著,才把蠟燭點著。然后,大舅媽把太太生前最愛吃的點心、水果,一一擺在桌子上。我們把字描完,在地上鋪上了墊子,就輪流跪拜了。我在太太的墳前,用思念與太太“交流”,心中喃喃自語“太太,今天我來看您了。請您保佑我們身體健康;保佑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好。”就在我們跪拜時,天空飄起了小雨,那小雨仿佛是云姐姐悲傷的眼淚。大家心都酸酸的。
該離開了,環視墓地,滿目狼藉,到處是紙灰和碎紙片,一陣風吹過,紙灰飛揚碎片亂竄,炸爛的煙花紙筒也東睡一個西躺一個。濃烈的火藥味熏人鼻孔。見此情景,我不禁想起了宋朝詩人寫的《清明》: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化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暮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墳前墓后,人們的感情反差多大呀!近千年過去了,舊風俗任然沒變。
我又反思起來,人們來掃墓是寄托對親人的哀思,也是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墒顷惻f的祭祖方式是不是應該改一改了?試想 那滿地的紙灰和濃濃的煙霧多么污染環境呀!如果我們把燒紙錢、放鞭炮改為送鮮花、栽棵樹,意義不是更大嗎?再說如果我們把祭祀用的`錢財用于孝敬在世老人身上,那才是我們敬老愛老的真正目的。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節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的農諺。清明節也是一個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在4月2日也是清明節的前夕,老師帶著咱們兩個班排著齊整的隊伍走向公園中的烈士塔。到咱們來到時,已經有兩個學校在等候掃墓,咱們排在第三個,咱們站在臺階旁邊等候邊練習著詩朗誦。
終于輪到咱們進行掃墓了。咱們兩個班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烈士塔下。我想現在站在烈士塔下的同學老師們,心情一定是沉重的。帶九分憂傷的。
掃墓活動開始了,小主持人對烈士們進行了贊頌,然后讓咱們默哀一分鐘,當時,現場上十分安靜,靜得仿佛一根針掉地也能聽到,咱們每一個人都低著頭閉著眼睛,默默地為守護咱們國家犧牲的烈士哀悼。默哀結束后,由咱們班為烈士獻上詩朗誦《緬懷先烈》。在那一句句有感情的詩句中,帶著咱們的尊重,帶著咱們的一顆顆感恩。敬仰的心。咱們把心獻給了舍生死要守護國家的英雄戰士們。咱們詩朗誦結束后,又聽了五五班的演講。結束后,咱們到紀念碑前撫摸他們的靈魂……
咱們今天的快樂生活是他們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所以咱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天天向上。咱們要繼承他們不怕犧牲流血,勇向前的奮斗精神,長大后建設咱們美好和諧的家園。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在家里,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也荒茉诩依锖图胰艘黄鹑ムl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肴——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于是,星期一爸爸在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爺爺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里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干凈的報紙,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里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后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后備箱中的佳肴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于到了爺爺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爺爺請了安,向他問候我們的所有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后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愿“希望爺爺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么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肴。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清明節前夕,我們全校師生來到岱山公園門前,開展了承傳民族精神,爭做車城主人清明節主題大隊會活動。
主題大隊會開始了,經過出旗后,一位大哥哥向我們講述了陳岱山同志的事跡。大家都知道,清明節是一個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親人所設立的節日,而我們來到岱山公園,也正是為了紀念在熊熊烈火中為搶救國家財產而英勇犧牲的青年陳岱山。聽了這位大哥哥的介紹,更讓我們懂得了岱山公園的紀念意義和汽車工業對人類的重要性。聽著大哥哥的訴說,眼前仿佛呈現出了一片火海,隆隆的聲音在耳邊轟鳴,火光在眼前跳動,年僅二十幾歲的陳岱山同志拎著油桶在火海中倒下了想著想著,一種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也為國家少了這么一位好同志而感到惋惜。
接著同學們表演了各種各樣的節目,如:跳舞、詩朗誦最使我難以忘懷的是一、二年級小同學們跳的舞蹈??吹贸鰜恚切┬⊥瑢W跳得特別賣力,舞姿是那么優美。她們的一顰一笑,都是那么可愛,那么的富有童真,而又不乏成熟的氣息。然后,就輪到一年級入隊儀式了,他們是繼我們之后的又一代,承接著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應了大隊會的標題承傳民族精神,爭做車城主人!
最后,我們游覽了岱山公園,祭奠了陳岱山烈士,天空是那么蒼涼,仿佛也在悼念陳岱山烈士,崇敬之情再一次涌上我的心頭
這次清明祭掃,給我的心靈留下了莫名的震憾。我們是汽車城的下一代,我們要承傳民族精神,爭做車城主人!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币荒暌欢鹊那迕鞴澯值搅?。我們全家人踏著春的足跡回老家。
鳥兒在歌唱,映山紅在競相開放;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油菜花在春風公主的帶領下彈奏起了一首首優美的曲子,一幅多么和諧美麗的畫啊!我仿佛置身于夢境一般。
我們有點筋疲力盡,回到老家吃過晚飯后就休息了。
第二天清晨,我們拿著一些“錢”和一束鮮花來到爺爺的墳墓上。媽媽把花插在墳上,把“錢”放在一旁,我們沉默了,奶奶十分難過。
記得我牙牙學語的時候,記憶里根本沒有爺爺的印象,因為我根本不知道在我出生時爺爺就去世了。現在長大了,懂得了許多知識,每當看到別人都有爺爺呵護,我是多么羨慕,為什么我沒有爺爺?
當媽媽把“錢”燒了,我仿佛從那火焰里看到爺爺那慈祥的笑容,噼里啪拉的炮竹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漫天的煙灰盡情地飄舞著。
我虔誠地跪拜在爺爺的墓碑前,說不出話來,但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盃敔?!您為什么這樣無情,我不能看到您,可是您難道不知奶奶是多么想念你!清明節到了,我們探望您來了!希望您能保佑我們一家人平平安安,保佑我和姐姐學習進步,保佑爸爸在外地工作順利……”接著,我們依依給爺爺磕頭了,這時,我才發現奶奶布滿皺紋的臉上有冰涼的淚,我的心里一酸……
我們準備離開了,卻沒有看到奶奶,我瞟了一眼爺爺的墳墓,不經意的看到了——原來奶奶在爺爺的墳前靜靜地守候著,似乎在對爺爺訴說著什么。
清明節的來歷還得從春秋戰國時代說起,晉獻公的妃子設毒計謀害申生,申生自殺。他的弟弟,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起走的人,都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有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他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他,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烤熟了就送給他吃。等他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人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他猛然憶起舊事,馬上去請介子推受賞??墒?,他已經和老母親躲進了山里。于是放火燒山,最終在山上找到了他們的尸體。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并定位這天為“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到清明節天上就會飄飄起一點雨絲,好像是在祭奠死去的人。我和父母一起在姥姥的墓前祭奠。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噼里啪啦“震耳的鞭炮聲在我身旁響起,好像在對死去親人的祭奠。按照老一輩的說法,先用白色的布擦干凈墓碑上的灰塵和雜草。以表示對長輩的尊敬和愛戴。再買一些花束放在墓碑前。再用買來的紙錢來燒。最后在墓碑前磕頭,以表示對死去親人的尊敬。今天我站在這里,一想到以前姥姥對我種種的好,兩行熱淚不知不覺的流了下來。媽媽在旁邊對我說:”別哭了,走吧!“我擦干了眼淚。在那愣了好久,才慢慢反應過來跑了幾步跟上了他們的步伐。
在走的時候,我們回了回頭再次向她們拜了一拜,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