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以中秋節為主題的作文800字4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以中秋節為主題的作文800字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每年的中秋節我們都會齊聚在姥姥家,吃飯賞月,今年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媽媽早早的就來到了姥姥家。我們到姥姥家的時候她正在做菜,做的都是我最愛吃的。
小舅媽是第一個到家的,她把手里捧著的大西瓜放下后,就來幫姥姥做菜了。過了一會兒,大姨和大姨夫手拎著桂林的特產回來了(因為他們剛旅游完)。桂林的特產還真不少哩:有桂花糕、芝麻糕、姜糖、豆腐乳……緊接著,媽媽提著活螃蟹進屋了。那些青色的小家伙,還在網子里痛苦的掙扎,真是可憐。姥姥和小舅媽費了好大地勁才把螃蟹“抓”到了鍋里。十來秒后鍋里再也沒有了“霹靂啪啦”的響聲,一切都恢復了平靜祥和的情景……咦!這不是吳雪昕姐姐嗎?她剛剛參加工作,用領到的第一份工資給姥姥買了箱“營養舒化奶”。這不,話音剛落,大舅、二舅、二舅媽都來了,他們手拿著一大盒月餅……今天,在合家團圓的日子里除了在外工作的老爸、在外學習的小舅和哥哥姐姐外,大家全到齊了。
“開飯嘍!”只聽姥姥的吆喝,大家趕緊端菜拿碗筷,說說笑笑地圍著圓桌坐下。只見一桌讓人垂涎欲滴的好菜:有酥肉、扣肉、麻辣雞……熱菜涼菜加起來,一共16盤。我重點介紹一下來自我姥姥家鄉的酥肉和扣肉吧!姥姥做的酥肉,會讓人覺得肉質松軟,味道鮮美。姥姥說這道菜的秘決主要在于,炸之前要把選好的肉用刀背拍一拍才行!姥姥做的扣肉堪稱一絕,肉肥而不膩,因為姥姥在把大塊豬肉放在熱油中炸的時候,在肉上面裹了一層糖漿,炸時要把肥油焗出來,然后夾上海帶或土豆上鍋蒸,這樣肉才會好吃!麻辣雞也很美味……吃著吃著姥姥說了一句:“我的這兩道菜還沒有接班呢?”據說小舅做飯比較好吃,沒準就是他了。大家還談到殘奧會、三鹿牛奶污染事件,其間充滿了兄弟之情、兒女之情,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吃完飯后,姥姥給大家拿來石榴和月餅。裝月餅的盒子可真大,還這么沉,二舅說下面還有一層哩!姥姥一看果然是,啊噢好多種口味呀!有白蓮蛋黃、板栗蛋黃、極呂普洱、綠茶、佛跳墻、紅豆等等,每個月餅的包裝盒上都寫著“福滿天下”。看見吃的差不多了,姥姥又分起了大西瓜……
晚上,媽媽在家里看著“榮成月中華情”中秋晚會。我約了對門的騰騰一塊兒下樓看月亮、吃月餅。今天的明月,又圓又亮,上面似乎有兩只小獅子在荷花池邊嬉戲……我們又數了數天上的星星。看完,我們又高興地一起吃了月餅。其實人們把月亮比作象征團團圓圓的吉祥物,月餅代表了美好的祝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摘要: 在這個城市里有著太多和我一樣的人,不管是為了什么,他們離開自己的家鄉,離開自己的父母,在這個詩意的節日里體會孤獨。那些可以和父母一起過中秋節的人,請珍惜你們的幸福吧,皎潔的月光下,但愿你們歡快的笑聲也給我們帶來一些祝福,明年的中秋節不再是流淚的.中秋節……
又快到中秋節了,這個中國最傳統、最浪漫、最傷感的節日,這個我最害怕的節日。
自從90年離家之后,我再沒有回家和父母過上一個中秋節:先是上大學,然后是在外地工作。當商場里擺滿各式各樣的月餅,掛滿宣傳的調幅時,我承認我感到心酸,我羨慕甚至是嫉妒那些和父母居住在同一個城市的人。我想象他們在中秋節的夜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桌上是精致的月餅。每個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頭發泛白的父母用慈祥的心滿意足的目光挨個兒的看著自己的孩子,也許家里已經添了小孩,在二老的身邊調皮搗蛋。而同樣的月光下,自己的父母孤單的坐在空蕩蕩的屋子里,安靜的吃完飯,在沙發上坐下來,茶幾上擺著一小碟月餅,兩個人卻沒有要吃的意思。我想象母親的眼里一定有淚水在滾動,她盡量把注意力集中在電視上,耳朵卻在全神貫注的等待電話鈴響起,那是在等我的電話。我每次都會在他們吃完飯后把電話打過去,當母親略帶沙啞的溫柔的"喂"聲傳進我的耳朵時,我之前忍住的眼淚必定會滑下來,而我的聲音夸張的嘹亮的甚至好像帶著笑聲的掩飾著我的心酸,我假裝沒心沒肺的問好,滿不在乎的說怎么又是中秋節了,月餅一點都不好吃,向他們說起工作中好笑的事情,自己最近的活動,母親在那邊聽著,不怎么出聲,我想她一定是在哽咽,我滔滔不絕的說著,知道母親的情緒穩定下來,她總是問起我的身體,睡眠,有沒有堅持運動。我盡量的把電話打得很長,值得那邊父親對母親說可以啦,省點電話費吧。母親會把電話遞給父親,父親總是有點矜持的叮囑我注意身體,好好工作,不要牽掛他們,然后和我說再見。而掛下電話的我終于會抑止不住,大聲的哭出來,深深的感到內疚和孤單,即使是酒吧里激烈的搖滾樂也不能驅走我的心酸。
在這個城市里有著太多和我一樣的人,不管是為了什么,他們離開自己的家鄉,離開自己的父母,在這個詩意的節日里體會孤獨。那些可以和父母一起過中秋節的人,請珍惜你們的幸福吧,皎潔的月光下,但愿你們歡快的笑聲也給我們帶來一些祝福,明年的中秋節不再是流淚的中秋節。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說。云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愿隨月在云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愿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么,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征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仿佛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云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這意境蕩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于自己的“心月”吧。
今年的中秋節,是我過得最快樂的一個中秋節。
中秋佳節人月兩團圓,月光下的人們快樂地享受著家庭的溫暖。
遠方打工的姐姐、哥哥和多年未見的阿姨、叔叔、表姐,他們都回來了,一家人相互聚在一起,最開心的就是省城里我的一個童年伴侶也回來了,真是超級開心呀。
在這個充滿快樂的夜晚,我們一大家族的成員都擁擠在一間狹小的房屋里,互相興致地談到自己的生活現狀如何,身體的變化如何,還有誰今年的學習成績又進步了…我的阿姨是個愛開玩笑的人,她笑哥哥說:“阿健,是時候請阿姨飲喜酒了。”哥哥一點也不笨,腦干轉得也挺快,說:“唉呀,還好意思說呢,你兒子都比我大三歲了,你還不趕快請我喝媳婦酒,對于我呢,我還小吧,說不定有一天我去做和尚呢。”親戚們都哈哈大笑起來了,其中有一個親戚趕快地說:“這當然不好啦,不然叔叔就吃少了你的一頓飯。”其他的人都應著說:“對,對。”我愛裝威嚴的奶奶終于宣告了,全場的笑聲,說聲都停了下來,沒結婚的給我聽準,凡超過二十五歲的,你們都趕快給我成家立。姐姐和哥哥他們也無奈地點了點頭。我心里笑著奶奶,裝得也挺像是軍師,橙色的燈光下傳出一陣陣笑聲,狹小的房屋里充滿著快樂與溫暖。
大家重逢長談之后,就在自家的天臺上舉行燒烤活動。我把我的童年好友請來了,我們男女老少圍著燒烤爐,有的在烤食物,有的在旁邊看熱鬧。只有父親,他霸著位子坐在陽臺的一角喊:“你們的烤肉行了嗎?我已經肚子餓了?”有人驚奇問父親:“哪串是你的?幫你拿過來給。父親裝腔作勢地說:“沒有,不是說你給我烤嗎?”我就想,拿我的去給父親吧,他是第一次來燒烤的,也不懂得燒烤的技巧。隨后就遞給了他一只又香又嫩的雞翅,我還沒來得及烤熟第二只雞翅,父親就催促我們了,誰還有香雞翅嗎?旁邊看熱鬧的就笑著說,哇,你這人真會占便宜,座著也有得吃。我們就笑著說:“唉,沒辦法,因為他是我們的長輩,我們把雞翅送給他當作孝順長輩吧。但,父親不滿意我們的工作效率,心里急著要吃雞翅,硬說,烤的味道非常非常棒。居然自己親自去烤,一烤就串了三串雞翅,還搬了凳子過去邊烤邊吃,這比我們還能玩。
他們在那邊燒烤,我和好友走到另一邊去放孔明燈,我在孔明燈上寫著,希望我每天都能快快樂樂地生活,過上充實的日子,希望能考上理想的高中。放飛孔明燈我和我的好友帶著期待的眼光遠送了我的理想,讓它越升越高,發出耀眼的光芒。
在這次中秋節中,親人們的點點滴滴都能帶給我心中的喜悅,這是我過得最快樂的一個中秋節。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