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華】元宵節的作文900字匯總七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元宵節的作文900字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1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然而賞燈活動規模非常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噴噴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湯圓,有黑芝麻餡的、豆沙餡的、果仁餡的,令我眼花繚亂,我隨便夾起了一個,一嚼,啊!滿口的豆沙香飄了出來,發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夾起一個又一個,吃得我滿嘴飄香。
晚飯后,咱們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廣場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非常多警察叔叔在維持秩序,公路上連汽車都沒有,人們把公路當成了人行道,人群緩緩的流向南湖廣場。當咱們走近廣場,哇!那里已經是人頭攢動,看樣子咱們只能擠進去了。八點鐘一到,開始放焰火了,一顆顆禮花騰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開,有的像有節奏飛舞的流星,有的如閃閃發光的金環,有的像綻放著菊花,有的還像滿天的繁星……剎那間,又一聲巨響,一個禮花在天空中爆開,發出耀眼的彩光,在場的人們隨著禮花的綻放而轟動,夜空被裝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斕,廣場上沸騰了。今年的元宵節真的讓人難忘!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2傍晚開始,大街上已是炮聲隆隆,煙花飛舞。
走出家門,賞燈觀花。
圓圓的月兒鑲嵌在東方的上空,成了寂寞的配角。人們顧不上賞月。即使抬頭,眼睛追逐的也是許愿燈。因為煙花治理,今年大街上煙花沒往年多。偶爾可看到升入高空的煙花,瞬間爆炸、綻開,傘狀下落,五顏六色閃爍,繼而化作一縷縷白煙消失在夜空中。人們喜歡煙花瞬間綻出的絢爛,想盡力抓住這易逝的美好。
許愿燈也叫云燈。今年空中被云燈占領,似天上的街燈閃爍。紅色的火焰燃燒著,帽子形狀的紅漸漸升入高空,帶著人們對愛情的祝愿,對新的一年的期望,順風直奔西北,飄遠。看著空中飛行的云燈,我忍不住也買兩個,帶給在家看電視的兒子。兒子說外面空氣污染,不愿出去看燈。如此熱鬧的夜晚,我是不想悶在家里 ,兒子卻做到了。
老公打開云燈,兒子拿出水筆寫上自己的愿望,拿到院子里點著,火焰漸漸大了。老公試了試,它上升又落下。反復兩三次。兒子說,看來氣體還不足以帶著云燈高飛。放云燈也有技巧,點然后不能馬上放飛,也飛不高。要把許愿燈放在地上,任其燃燒一會兒,讓熱氣體充滿整個許愿燈的整個空間,再松手放飛。由熱氣體頂著云燈起飛。這樣,才能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看著自家的許愿燈加入其他許愿燈的行列,一種喜悅油然而生,隨著云燈騰空而起,飛向遠方。
空中的一盞云燈承載著人們一個美好愿望,期盼每一個愿望都能實現。
想起小時候,在老家過元宵節。煙花爆竹是從集市上買的。不及現在的精美且花樣繁多。一家放煙花,村里人都來看,圖的是熱鬧。燈籠是自家用高粱桿最上面的細楟子、紅紙、鐵絲、漿糊等做成的。小孩子挑著燈籠慢吞吞地走在路上,大人們開玩笑地說:“你看,你看,燈籠下有條蟲!”小孩子歪著頭看燈籠下面。這燈籠也歪了,底座的蠟燭燃燒的火苗燃到一邊的紅紙或透明塑料紙,把燈籠燒一個洞。周圍的人會高興地說:“你的燈籠開門了!”
老家也有這樣的風俗:姑娘結婚頭三年不準看婆家的燈,娘家人要在正月十五前把閨女請回娘家,過了十五這一天再接回婆家。小孩子出生第一年挑的燈籠也是姥爺送的,第一年挑的燈籠一定要燒開一個洞,說是開門了,有個好兆頭。
記得十五晚上,我跟著哥哥等十幾二十歲的小伙子走到村外的田野,在空曠的麥地里撂火把。一個個火把是用篦子包裹著麥秸、豆秸、掃著頭等,火柴點燃了,往上空扔,火焰在空中劃一道弧,落在地上。大家一哄而上,誰搶到火把,撿起來繼續扔。直到火把燃成灰燼為止。一個個火把扔來扔去,一個個火苗在眼前竄來竄去,一條條火紅的弧線在空中劃過,一聲聲歡笑在田野里回蕩。這兒時的歡笑至今還印記在人們的回憶里。
20xx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在煙花飛濺,在許愿燈升起的時候漸行漸遠。帶著人們新年的打算,帶著對親友的祝福,對夢想的追逐走去……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3正月十五的晚上,姑姑請我們去火鍋店,豐盛的晚餐擺滿了一桌,我們一家人共吃團圓飯。我對全家人在這難忘元宵夜,相聚在這里,共度良宵的幸福之情難以言表。
吃過飯后,我們從火鍋店出來,看到街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在路邊的空地上,有許多的小朋友在放煙火,五彩的火花不時從天空呼嘯劃過,或是從平地竄出,把元宵節的夜空裝扮的更加燦爛絢麗。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縣城的廣場上,廣場上正在舉辦著燈展。這兒的燈真多啊!你瞧,各家店鋪門口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燈。有紙的、紗的、玻璃的、塑料的……有的燈套著粉紅色的外套,有的燈穿著金色的褲子,有的燈披著淡藍色的披肩,有的還襯著變色的五彩衣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我們一家過得快快樂樂的。
聽媽媽講,傳說在很久以前,世上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老百姓豐衣足 ……此處隱藏1855個字……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6元宵節的那一天,我早早地起了床。
我先到了衛生間把自己梳理得干干凈凈的后,也差不多該吃早餐了,幸好媽媽幫我準備好了,不然剛剛出去洗衣服的媽媽,又要馬上就叫回來了,媽媽這樣把衣服來來回回的拿來拿去的,又要不耐煩的罵我了,我才不要受這份罪呢!
我吃完早餐后,爸爸說要去三嬸的酒店吃飯,并帶我們一起去,我們去了,到了那里之后,我先到了經理室,經理是我的叔叔,我向叔叔要了鑰匙,開了門后,我立即開了電腦,把我的號給開了出來嗎,后來沒玩多久后,我就聽見媽媽的叫聲,好像是說:“詩穎,快來吃飯了”,我馬上跑到了飯廳后就看見了爸爸媽媽還有弟弟,有一個位置是空著的,我一看就知道是我的位置就是我的,我立馬坐了上去一看那里的菜比家里的菜都還差,我輕聲細語的在媽媽耳邊抱怨著,媽媽對我的意見十分不滿生氣的在我耳邊說:別吵--別亂說,我嘴巴嘟了一下,拿起飯碗立馬,往嘴里塞,吃飽了,我又往經理室跑,玩電腦,完了不到20多分鐘的時候,我們就要回家了。
到家了,我一到家就,開了電視看了兩個小時,因為到家時,就已經兩點多了,到4點的時候,我又到樓下玩了,1個小時,突然爸爸叫我帶著弟弟玩鞭炮,于是我上了樓,把弟弟領了下來,我們兩個一起玩鞭炮,我們兩個沒玩多久,就看見爸爸,將一大捆鞭炮,拿了起來。
三嬸來了,還有堂弟他們兩個,我們大家一起快快樂樂地吃著晚飯。
元宵節作文600字作文議論文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在元宵節的那天,家人們都會團聚在一起,吃著湯圓,湯圓代表著團圓的意思。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7新年過后,好像節日的氣氛就淡下來了,等到元宵節的時候,又會出現一股很濃的節日氣氛,今年元宵節本來是不放假,而且還不是休息日,但是我們學校特別放了半天假,讓我們回家過元宵節。
中午放學回家,我本以為爸爸和媽媽都沒在家,誰知道他們正在等著我呢,說是領著我出去玩,這可是我最渴望的了,因為平日里,爸爸和媽媽都很忙,有的時候星期天都不休息,難得這次他們都休息,所以我們全家出動,去杏花公園了。
剛一進大門,就看到很多人在放風箏,我們也買了一個大風箏,今天風很大,一會兒就放上去了。風箏在空中自由飛翔,突然從南邊飛來一群鴿子,有白的、紫的多可愛。爸爸說:“我們去喂鴿子”。我和媽媽趕緊把風箏收下來。
哇!鴿子還真不少,它們還有漂亮的房子。很多小朋友都在喂小鴿子。我也買了一袋玉米,我蹬下來把玉米放在手心,可鴿子一個也不敢上前吃,我把玉米撒在地上,一群鴿子都來搶,嘴里不停的叫“咕咕咕”真好玩。
等晚上的時候,我們就回奶奶家過元宵了,吃著奶奶煮的湯圓,心里真是美呀!由于玩了一下午,今年的燈展就沒去,陪著爺爺和奶奶在家看元宵晚會,雖然沒能看燈展,但是我們全家都非常高興,這是我過的最開心的元宵節了!
【篇六:元宵節看煙花】2
今天是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了。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了看煙花。
呵!看煙花的人人山人海,大家都在議論,想象著美麗的煙花。仰首望天,盼望著黑夜中出現光點。“嗖”一聲火苗沖天的汽笛,打破了剛才的話語,火苗像彗星一樣,拖著金色的小尾巴,投進了黑夜的懷抱。“轟”火苗駛出齊天大圣的“七十二變”,瞬間在空中綻開了美麗的笑容。嘿!瞧,一個光彩奪目的花中皇后——大牡丹閃亮登場!顏色多得數不勝數:赤、橙、黃、綠、青、藍、紫,比朝霞云朵還要豐富,碩大無比。它那高雅素潔的舞姿令觀眾們贊不絕口,我也情不自禁地大叫,接著,那牡丹那牡丹分散成了閃爍著的小星星在空中搖搖欲墜,這個牡丹還沒有謝幕,哪個紫色蘭花又接踵而至。煙花們一個又一個地粉裝登場,他們那優美的舞姿令我們眼花繚亂,連連叫好。
不過最出眾的還是“流星雨”,只見火苗一飛沖天,頃刻間在空中炸開,聲音如雷貫耳,炸開的流星拖著細長的尾巴四散奔逃,又飄飄然燃地落了下來,拖去了小尾巴,瞧!尾巴們成了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隨后升騰起一縷白煙,宛若春風裊裊,我的思緒飛到了“碧綠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柳樹群中。夜空像是一條包羅萬象的錦緞,繡上了一個又一個五光十色的花卉,絢麗多彩,令大家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煙花晚會結束了,我仍沉浸在光彩閃耀之中,我真佩服煙花,他們一個個沖上云霄,霎時粉身碎骨,雖生命短暫,但他們為了大家,做出了流光異彩的光亮形象,這是多么可敬可贊的“煙花”精神啊!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