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數學的日記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么樣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的日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xx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氣x
今天陽光明媚,我到奶奶家去探望奶奶。剛進門,奶奶就拿著民豐超市的廣告紙急匆匆地跑過來說:“嘿,你看看,有沒有要買的,奶奶給你錢!”我接過廣告紙,草草地看了看回答:“奶奶,有好多打折的年貨咧!”“打折好啊,給你100元,喜歡的就買。”奶奶毫不猶豫地把100元遞給我。我提上購物袋,興高采烈地出門了。
到了超市,推著購物車,我東張西望,想著買什么好。沒過一會兒,購物車里塞滿了我精心挑選地6種零食:美國葵花子0.87kg、香蕉片0.78kg、山楂片0.68kg、話梅0.48kg、咸干花生1.06kg。掰著手指算了算原來的總價是14.40+16.54+9.00+11.60+12.60+21.20共85.31元。看著這些美味的零食,我的口水早已流下三千尺。算賬時,收銀臺的姐姐說因為有優惠,共便宜了10.41元,現共74.9元。姐姐又給我一張深藍色的卡,我不解地問;“姐姐,這是什么?”她回答:“這是刮獎卡,消費滿68元的顧客就可以領取,要求在卡上,獎金有15000元!”我小心翼翼地刮開刮獎區,與要求對一下,獲得了2元,這樣我只用了72.9元。
我蹦蹦跳跳地回到奶奶家,把零食依依從購物袋里取出來,把剩下的27.1元換給了奶奶,又說:“奶奶,本來是要花85.31元,優惠后之用74.90元,刮獎又‘賺’2元,只用了72.9元。”奶奶聽了后了開了花,眉開顏笑地說;“媛媛(我的小名)真會算,將來一定是個會過好日子的人!”
20xx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氣x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文具店買文具。我一走進去,就看見了琳瑯滿目的文具擺在架臺上,眼都看花了。我看著這么多的文具,心想:我找的那些文具會在哪兒呢?想了一會兒,我就沖上去開始找,東找西找,幾乎都把“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都搜了個遍,可是還沒找到。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總算找到了,我在收費臺的右邊發現了自己要找的文具。原來,這里是個不現眼的地方,要想找到,那可不容易。我抱著心愛的文具跑到了收費臺,給阿姨結賬,可是,不巧的是,電腦出了故障,不能計算阿姨著急地說:“電腦故障了,而我計算能力不好,那該怎么辦呢?”我腦袋動了動,說:“阿姨讓我來吧,我算術很快的!”阿姨聽了,說:“那我給你報單價,你來算。水粉顏料25元一盒,你買了兩盒。水粉顏料筆你買了5只,單價2元。訂書機你買了一個,7元。還有鉤線筆買了一只,1元。”阿姨話音剛落,我就飛快地算了起來,25……,
后來,我把結果算了出來,結果是68元。阿姨聽了,說:“小朋友,算得很對,那請問你是怎么算的。”我興奮地說:“因為25×2可以湊成整十數,5×2也可以湊成整十數,把這兩個整十數相加,再加訂書機和鉤線筆的價錢就可以了。算式是:25×2+5×2+{7+1}=68{元}。”阿姨聽了說:“小朋友真聰明,將來數學肯定很好。”
這次經歷后,讓我對數學的奧秘更有興趣了。數學真是無處不在啊,只要你認真觀察,你一定能發現數學的奧秘!
一天,三個好朋友小虎、小斌和小華一起去買面包。他們一共買了8個面包,平均分著吃。其中小虎付了5個面包的錢,小斌付了3個面包的錢,小華呢?他一向是個“小馬虎”,這次又忘記帶錢了。
第二天,小華帶了3。2元準備還給兩個好朋友,可小虎和小斌卻傻眼了:這錢該怎么分呢?一個說:“8個面包怎么分呀?8除以3所得的商是無限循環小數呀!”其他兩人也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最后,他們只好向班上的“數學小王子”亮亮請教了。
亮亮一見他們,便問:“怎么了,又遇到什么難題了嗎?”小虎一直是個“急先鋒”,他搶著一口氣把問題說了一遍,其他兩人也跟著說:“這賬可怎么算呢?”亮亮聽后,點了點頭說:“讓我好好想想。”說完,便陷入了沉思:小華需付3.2元,說明8個面包的總價格是3。2×3=9.6元,面包的單價就是9.6÷8=1.2元。那么,小虎付了5個面包的錢,1.2×5=6元,多付了多少錢呢?6—3.2=2.8元。小虎應分得2。8元,小斌應分得3.2—2.8=0.4元。
亮亮猛地抬起頭,說:“小虎應得2.8元,小斌應得0.4元。”三個好朋友異口同聲地問:“為什么呀?”亮亮娓娓道來……三人聽后忍不住嘖嘖贊嘆,對亮亮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亮亮可開心了,不僅是因為他幫助了別人,更是因為他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他越來越覺得數學這門學科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7、7是49,為什么在我這就變成了7、7 悲慘了呢,因為我們是第七組,可是我們卻很悲慘,孫悟空孫大圣在丹爐中練成了火眼金睛。
可是,我們兩次長繩比賽,一次第六,一次第七(全班一共有八組參賽,一組算一名也就是我們兩次,一次倒數第二名,一次倒數第三名)的“好”成績。
那就讓我來說說這第二屆長繩比賽吧!這天大課間,老師宣布了一項令人激動的消息:今天上午第二節數學課舉行了第二屆小組長繩團體比賽。在比賽之前的三分鐘時,老師強調了規則:這次長繩比賽不限時間,只看個數,而且四個人要同時在里面跳,才可以開始算個數。每組一共可以跳三次,取其中最高的一次,作為你本次比賽的最終成績。我們各阻讓組長拿好繩子,然后向五(5)班左手邊的長廊進發。我們以為到了那里還可以再練一會兒,誰知老師說到自己組時才可以跳。第一個跳的第一組愁了,因為他們組還不是很熟練,所以很愁。他們因此得了比平時低了好多的成績。我們組是第七個,一上場便讓別人大笑一場。因為曹鈞豪跳得太快了,踩到了繩子,所以第一次“0”。第二次曹鈞豪又太慢了,繩子碰到了腳還沒跳,所以第二次“0”。第三次,我們好不容易跳到了一個,可是,因為王童太高興了,所以搖快了繩子,第三次“1”.我們一個個都對王童和曹鈞豪恨之入骨了。第八組跳時非常嚴肅,像被老師批評了一樣,臉上一點笑容都沒有,面如死灰,最終奪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我們又得了第七名嗎,這次還是因為全隊人不團結,所以下次一定要努力了。加油吧,組員們,爭取打敗第八組,奪得冠軍。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作業閑著沒事,我的媽媽就給我出了一個問題:“你知道2的倍數有什么特點嗎?”我一聽,一下子就回答了出來:他們都是雙數。“那它們有什么特點呢?”我的媽媽又問。“它們的個位上都是0、2、4、6、8。”我的媽媽說:“你真了不起。那你知道4的倍數懂得特點嗎?”這下可把我難倒了。
于是,我就找了一些4的倍數,發現他們的個位上也都是0、2、4、6、8,于是我就把這個規律告訴了我的媽媽。可我的媽媽隨口說了一個數,就推翻了我的發現。我的媽媽讓我繼續觀察,可我左看右看還是找不出來。我的媽媽就給我一個提醒:你看看這些數的最后兩位。我根據我的媽媽給我的提示,右這些數觀察了一番,頓時恍然大悟。
原來,4的倍數的特點是:一個數的最后兩位是4的倍數,這個數就是4的倍數。然后,我找了一些數來試了試,例如:437,37除以4=9……1,照規律來說437就不是4的倍數,我隨后用437除以4=109……1,符合這個特點。我又找了一個數1024,24除以4=6,找規律1024就是4的倍數我又用除法驗證了一遍:1024除以4=256,所以1024就是4的倍數。我高興地把這個發現告訴了我的媽媽,我的媽媽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就是我的發現,同學們不妨也去試一試。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后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后,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每位同學都有自己喜歡的課程,而我卻喜歡數學,老師講課時而嚴肅時而幽默,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快樂。
深深地記得那一次,上課鈴響了,我們都安靜地等待著老師,期待著每節課的小游戲,這時老師說:這是一節關于:‘算24點’的課時。我們都帶著疑問和好奇配合著老師一起互動。
游戲規則是:用撲克片從A(1)至(10)中隨意抽3張或4張卡片任意加減乘除算出來的得數必須是24。規則看似簡單的小游戲,我和對手終究誰會勝利呢?
游戲這么開始了,第一次帶著疑問和不解抽出了3、6、7、9四張卡片,我愁眉苦臉的思考著,一直都沒有頭緒,我只好再等下一次機會,看到對手都算出了24點時,我又緊張而又鼓勵著自己下一次一定能算出24點。
游戲還在繼續,第二次懷著緊張又必勝的心情抽出了2、5、7、10四張卡片,在心里默算著只要全部加起來,不就等于24點了!
游戲越來越激烈,第三次開始恢復信心急起直追抽出了2、5、6、8四張卡片,想了想2_5+6+8=24,再一次算出24點,取得了勝利。
雖然屬于我的三次機會的比賽已經結束,身為旁觀者的我看著別的同學還在謹慎的選擇卡片時,此時我的心情也很激動,就在這激烈的氣氛下,我們開心快樂而且高效率的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靈活的運用加減乘除以及熟練正確無誤的計算。
從中明白了:第一次游戲中告訴我失敗是成功之母,第二次游戲中告訴我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第三次游戲告訴我有志者事竟成。
這就是我的數學課,是我喜歡的數學課。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只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只,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只,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于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只后一樣多,那一半是13只,還原乙樹是14只;甲樹就是16只。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只,乙樹14只。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今天陽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忽然發現這樣一道題:比較1111/111,11111/1111兩個分數的大小。頓時,我來了興趣,拿起筆在演草紙上“刷刷”地畫了起來,不一會兒,便找到了一種解法。那就是把這兩個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然后利用分數的'規律,同分子 分數,分母越小,這個分數就越大。解出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那么也就是1111/111>11111/1111。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小學生四年級數學日記中秋節的由來: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08年起為中秋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的數學是三科中是最好的,每次考試都是九十幾分,所以數學老師對我很有信心,我也很有自信,我們之間的關系非常的好,只要我數學上遇到了困難,他就會出現在我的面前,來幫我解決難題,我非常的喜歡他,他也是對我最好的老師。
生活中處處有都離不開數學,只要你善于觀察,你就會發現數學與你可謂是形影不離。學習了六年集的比例知識后,我深深的體會到數學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益處。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和弟弟約好2點在森林公園集合,然后一起去動物園玩。到了目的地之后,由于我們是第一次去森林公園的動物園,所以只好買了一幅公園的地圖。地圖到手后,弟弟悄悄的向我走過來,然后一把將地圖搶了過來。我無可奈何,只好抑制住心里對這“小淘氣包”的無理取鬧。然后弟弟一本正經的對我說:“哥哥,今天就由我這個向導來帶你去找獅子吧!”這時,我心想:但愿不會南轅北轍!之后,弟弟就帶著我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過了大約一小時后,我終于忍無可忍,大喝:“你搞什么呀,我都快要累死了,怎么還沒到?”我直接將地圖奪回,一看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愛出風頭的弟弟濫竽充數,把地圖的比例尺1:5000理解成了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的5000厘米。“唉,學好一身本領可真重要呀!如果像弟弟一樣自以為是,不踏踏實實的學習的話,后果往往都是弄巧成拙呀!”然后,我按照我所學到的知識,不一會,我們就來到了獅子那。瞧弟弟那羨慕的樣子,他還求著我收他為徒弟呢!
知識是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同學們,努力學習吧!就讓我們用自己的努力來創造明天的精彩生活吧!
我們心中不要有太多的自責心,只要自己努力就行了!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久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后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后,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