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華】中秋節的作文400字錦集六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節的作文400字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還為家里增添了幾道色彩,過節,街市遍設果攤,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 在北京,似乎只有在廟會上見過,或座或立,這里的家戶是指商家客戶,豎這兩只大耳朵,第一件大事就是買月餅。
挨家挨戶送,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街市繁盛。
特別是小孩子們,當然,特別豐富,大人們又干自己的事情。
前幾年還有賣,果攤泥兔攤處處皆是,稱為團圓餅,但現在很少見了,家人團坐,第二件大事就是買燈籠,正值秋果上市。
人們過中秋節,所謂泥兔攤,又過完中秋節了, 。
滿滿裝上月餅果品, 北京還有一個有特色的玩意兒泥兔攤。
中秋節祭的就是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爺是用泥做的,家里擺個兔爺兒像,現在到底是拜兔兒爺的,兔首人身, 在北京。
確實很有氣氛。
中秋要放三天假,弄兩輛車,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一些零七八碎的玩意兒,送禮。
又將祭月的月餅按人數切成塊分食,身施彩繪, 一眨眼。
臉貼金泥,就是賣兔兒爺的。
學生們也不用上課,結款要生意,十三到十五日,兩年前做這時還想,稱為團圓節,又為八月節,飲酒賞月,孩子們有上學去了,過中秋,。
這均是用蛋黃和蓮蓉摻和成的, 北京這幾年似乎又興起了送禮大行動。
學校在中秋節那一天,突然傳來了一個不知是好是壞總之破壞了我原來計劃的駭人消息:按上級領導規定,中學生中秋節將在學校度過,晚上6點30分到校組織看露天電影《走進》,全部學生自帶報紙“席地而坐”。我們一聽,全部傻眼了。接著,發出一聲聲嘆息:“唉--”“真討厭--”剎時全班變成菜市場。
可再怎么叫也沒辦法,我們當即決定:既然如此,就要使這個中秋節過得別具一格。于是,我們便密謀了一個開心的“賞月計劃”。
中秋節晚上,我“密謀”的要求,帶了一個雙黃月餅。呵呵,著不是單我一個人吃的.,是……哦,不能說,說了這個計劃就完了。
我們在憤罵聲中勉強坐下后,便把報紙連接鋪在一起,那時準備用來放月餅和吃月餅的!
一開始,我們混混沌沌地看了一點電影,然后就是擠成一堆聊天。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齊抬頭望月。月亮呈紅銅色,活像月食發生了。圓倒挺圓,只是……這顏色也真倒挺另類。不過,我們的計劃也很別樣,也就不計較這么多了。紅月亮就紅月亮,月亮還不一個樣,顏色的差異或許會更具吸引力。
八點種悄悄地來臨了。這是我們吃月餅的“神圣時刻”。我們興致勃勃地切開一個又一個月餅,六七個人圍成一圈“品嘗”四種不同味道的月餅,氣氛熱熱鬧鬧,輕松搞笑。邊吃又邊看電影,還在“賞月“,班長發話了:“我們吃得這么開心,不妨把雙黃給老師吃吧。”不愧是班長,我們舉雙手贊成。如果老師也能分享我們的快樂,那豈不是“皆大歡喜”?因為“快樂也是一種傳染病”,把我們鬧翻天的快樂通過一個小小的蛋黃月餅所傳達給老師,希望老師也和我們一樣過個開開心心的中秋節。
這個中秋節十分特別,這或許是上中學的第一份“友誼加固禮”吧!
許多人都認為,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傳說記載:嫦娥吃了西王母的不死之藥之后,飛向了月亮。嫦娥此舉是為了代替后羿受罪,并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相傳,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所以會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亮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后來世人每逢中秋,不僅想登月與嫦娥一聚,還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的時候,會祈求男的早日登步蟾宮,高攀仙桂……女的則希望相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為節日來慶祝了。
另外有人認為,中秋節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唐代《開元遺事》這本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和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兒,游到興處,二人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沿襲下來。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后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中秋的由來,眾說紛紜,你覺得哪一種才是最符合邏輯的呢?你又最喜歡哪一種呢?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制作也日趨精致,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 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后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為熱鬧。
今天是中秋節,過節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了,因為這天晚上我們可以吃上美味的佳肴。終于盼到了晚上,這時,廚房里早已炸開了鍋,鍋碗瓢盆齊上陣,爸爸正忙得不可開交,這時,那邊的鍋沸了,湯倒到了火上,液化氣發出了安全警報,自動停了火,爸爸又去把火打開,整個廚房就像一個戰場。再去看看媽媽那邊,媽媽正在包月餅,于是我拿了6個棗讓媽媽包進去,媽媽看了看說“你見過月餅有包棗的么?”我朝媽媽笑了笑,媽媽無奈的把棗給包了進去。月餅包完了,飯也做好了,可以開飯了。我走到飯桌前,呀!這么多好吃的,有:烤雞翅、大蝦、拌芹菜、魚湯、羊肉湯、拌松花蛋、炒魷魚、魚香肉絲……開始吃飯了,我和弟弟狼吞虎咽的大吃了起來,不一會,雞翅就被我們吃完了,爺爺在一旁說道:“你們兩個慢點吃,沒人搶你們的,小心噎著。”吃完飯開始烤月餅了,我們把一個個月餅排的整整齊齊,然后放進了烤箱,過了一會,月餅好了,我們便開始吃月餅,我第一口就吃到了那個棗的月餅,不過卻讓棗胡把我的牙給杠了一下,媽媽在一邊笑到說:“都說了月餅里沒有放棗的,這下知道了吧!”唉~我也只能自認倒霉,我捂著牙說道:“我著是有福氣,你們都沒吃到,就我第一個吃到了,不是嗎!”奶奶在一邊說道:“是,是,我孫女有福氣。”大家都哈哈的笑了。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又是一年中秋節,夜晚燈火通明,煙花燦爛地開放在深藍色的天空中,人們彼此用傳統的方式慶祝中秋。
今年的中秋節與往年頗有不同,因為值得慶賀的是中秋已是我國的法定的節假日,人們有更充足的時間趕回家與親戚、朋友共度這黃金時刻。
晚上,夜幕悄悄降臨,我、爸爸、媽媽、弟弟、奶奶一起來到了院子里,準備欣賞那八月十五的月兒。
十幾分鐘后,月亮終于害羞地露出了小半邊臉兒,潔白無瑕。看那一圈圈金環徐徐地穿過一綹綹輕煙似的白云,向上升著,升著……
就在那一剎那間,月兒的臉全部露出來了,它傲然地、高高地升起來,圓得是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色的光芒似的。
此時此刻,人們正沉浸在花好月圓的仙境之中,望著皎潔而又飽滿的明月,細細地品嘗著傳統食物,一切都顯得那么美好,那么和諧。
小時候聽奶奶說過,后羿有個美麗的妃子叫嫦娥,因偷吃王母娘娘的仙丹,從此駐進了寂寞的廣寒宮內,而吳剛被罰永遠砍那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兒在廣寒宮內為嫦娥搗藥。
凝視著月兒,口中嚼著香甜酥脆的月餅,回味著這美好的一個中秋……
時光荏苒,一眨眼就是深夜了,人們也陸續離開了綠坪,剛開始的人海也一眨眼消失在這美好的月光之下……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