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的小學學作文900字三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學作文900字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是因為難過才寫日志還是因為寫日志才難過?我不想知道,突然覺得心里堵得慌,就習慣性的的躲在了這個角落,有一天自己看見了這些散碎的文字,定會有少許想法。如此想來。抒情是有必要的。
真的很想知道我在別人看來我是怎樣的一個人。是像兄弟說的那樣搞笑?還是像親人說的那樣聽話?還是像自己說的那樣糾結……還是……還在不同人的面前,一定會折射出不同的我,我不會在意別人埋怨我的這這那那,只要給我一個合理的評價,我亦滿足于這份真誠。
是因為有環境的不盡人意才有性格上的缺陷嗎?如果是這樣。我寧愿相信我的性格上的缺陷是由于環境的出錯。我不承認這是一種推脫。我只是不想把錯誤的源頭強加在自己身上。我沒有這么強的承受能力。當我覺得難以承受某些錯誤時。就感覺悶得慌,就會用一些奇怪的理由搪塞自己。非常不情愿的把某些東西籠統的將就在自己身上。然后找一個有關“命運”的借口來試著安慰自己。這樣的經歷多達到了一定的次數時,就害怕遇到難過的事情。不過,當一切不如意來臨的時候。我也完全能夠接收。就像是習慣了黑暗就不怕黎明一樣。畢竟。我不止是擁有悲觀情緒。我一樣有樂觀的時候。可憐我的悲觀情緒暴露的太多。別人就覺得我是一個喜歡無病呻吟的小孩子。
很小的時候,遇到難過的事情,只會用眼淚表達自己內心的傷痛。好在那時候我是小孩子,小孩子的眼淚在狠多時候都很管用,完全可以招來憐惜,完全可以讓自己得到安慰。后來長大了,就不好意思再哭了。當然自身也堅強了不少。更主要的是明白了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用哭來解決。那我的方法又是什么呢?沒有方法了。沒有方法就是整天不停的想方法,整的自己悶悶不樂。這就是現在的我。
如果把一個人的一生比作一天,那么我的早上是陰暗的,不知道有些陰影是否跟上了時間的腳步。人長大了,有些事情就看的淡了,學會了考慮是問題重要還是解決問題重要。可是,即使陰影散去,怎么說也會在心靈的某個部位留下傷痕,當有一天,一件事,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不小心觸動了心靈最脆弱的那根弦。感情勢必會崩潰。那我覺得怎么我的感情就這么脆弱呢?怎么就這么容易聯想到這么多不快樂的事情呢?今天別人給我翻白眼,就想到以前是不是有人這樣對我,別人為什么這樣對我,我又該怎么對他……還呀。是我在意的太多了?是我太注意別人對我的一舉一動?還是因為我本來就是一個偏愛受傷的人?決定我快樂不快樂的反而是一些極小的事情,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亦或是一種等待。我很孩子氣嗎?別人這樣認為我何嘗不能理解。可是我必須理解。不理解別人,別人會理解我嗎?
是我想多了。就當是無聊到了用敲擊鍵盤來打發時間吧。嗯。希望妹妹不要生我的氣,我仔細反思了一下,我是有點孩子氣,有點追求完美,過于在意某些小節。但是,我不會試圖改變。雖然我知道我不對。這樣說來,我比較犟了,不過我一直喜歡肯定自己,即使我是錯的。
相信妹妹也不會生我的氣,因為你不會像我一樣太在意某些東西。而且你知道我很喜歡你,就此罷筆。
環境對于我們來說,像天空、像水,而我們就像天空中的小鳥,就像水里的魚兒,如果離開環境,我們就不能生存。——題記
綠色,生命之色,代表著生機與希望……
晴空,卻也是灰蒙蒙的。我漫步在街頭,“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正當我滿心歡喜時,一個骯臟的塑料袋似“天外來客”親切地拜訪了我。我頓生惡意,奮力甩掉“天外來客”后,眼前的景象令我驚呆了:漫天的塵土隨風飛舞,隨處可見的“白色污染”的蹤跡,汽車的尾氣好像一張巨大的黑色被單籠罩了整個地球。天空不再湛藍,河流不再清澈,鳥兒不再歡唱,花兒不再微笑……仿佛天旋地轉,這一切的一切變得如此真實,如此令人惶恐。
……
“呼……”我長噓一聲,原來是個夢啊,摸摸額頭上的冷汗,想起來也怪嚇人的。要是我們這唯一的地球真變成了那狼狽不堪的模樣,真不知我們該向何處藏身?——“據有幸飛上太空的宇航員介紹,他們在遨游天際時遙望地球,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透亮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浪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諧可親。”地球只有一個,是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在茫茫宇宙中,我們的地球母親是渺小的,但她卻是那么的無私,向人類慷慨地提供著各種自然資源。那礦物資源來說,它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如果人們不加節制地開采,地球上的礦物資源必將越來越少。再如,人類生活所需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再生的。然而,如果人類隨意的破壞它們,就會使它們不能再生,一步一步走向枯竭。就像那則家喻戶曉的公益廣告中呈現的一樣:最后一滴水將我們的眼淚!或許,你會不以為然地想:那樣的災難離我們太遙遠了。可是,如果大家細細想來,災難已經在我們的生活頻頻“上演”了。每年,發生在世界各大洲的洪水,發生在太平洋上的赤潮,發生在美洲的龍卷風等等。那觸目驚心的一幕幕想必你們一定不會陌生吧!也許,有些人會想:到時候,我們可以移居到別的星球,一走了之!關于這一點,科學家已經證明,地球是唯一的。我們只有這一個賴以生存的地球!
有句名言說得好:“取之有道,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是呀,我們該節能環保了。
世界是這樣,中國亦是如此。曾經“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一曲《我的中國心》感動了多少國人的心。時過境遷,現在由于人們對利益的追求,母親河已不再微笑,她卻在“咆哮”。美麗的長江變得渾黃污濁,甚至出現斷流現象。誠然,人類是大自然的主導者,可以讓大自然變得更加和諧統一。于是,各種各樣的大自然保護區也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了。自然的美,神圣的美,讓我們共同來保護她。
作為未來接班人的我們,了解人類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要從我做起!
我們以虔誠的聲音呼喚生命的綠色,為了讓大地山清水秀,為了讓家園綠樹藍天,讓我們小手拉大手,加入“呼喚綠色”的行列,保護綠色家園。今天播下一顆綠色種子,明天收獲一片藍天綠地。
行動起來,從我開始!
新課程標準指出中年段的作文教學,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作為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怎樣做好中低年段的銜接,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培養習作的興趣。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說過:“兒童學習任何事情,最好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趣高,心里想做的時候。”學生有了興趣,就能能使注意力集中,積極思維。習作也不例外,學生如果有了習作的興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三年級的學生是學習習作起步階段,課標已經降低了習作的難度,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引導學生寫自己想寫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寫出自己的快樂,寫出自己的煩惱,也就是心情作文,生活作文,想寫多少就寫多少,這樣起步作文,讓孩子覺得作文并不可怕,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與寫作熱情。
二、閱讀中積累語言。
新課標強調了積累語言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有效手段。“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閱讀是學生學習和積累祖國語言的重要手段,厚積才能博發。三年級的學生積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就必須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過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背誦,在朗讀中積累語言素材,增強語感。如課文《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語言優美,充滿詩意的課文。講的是春雨沙沙沙的下,三只小鳥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春雨是綠色的,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綠了。春雨淋到柳樹上,柳枝也綠了。”“春雨的是紅色的,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春雨滴在杜鵑叢中,杜鵑花也紅了。”“春雨是黃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黃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黃了。”多么恬美的意境,多么令人遐想聯翩呀!學完這篇課文,孩子們沉浸在那對春天的想象中,從他們的小嘴里迸發出許多優美的詞句。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雨人格化,或把春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表演讀、比賽讀、配樂朗誦等多種形式地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句子,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通過朗讀使學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祖國語言文字的深刻內涵,從而積累優美的詞句,為今后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書目,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課內遷移到課外,讓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不斷增加自己的詞匯量,并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如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讓學生認真閱讀《小學語文報》、《唐詩三百首》、《名言警句》、《安徒生童話》、《成語故事》等,摘抄優美段落,背誦名詩名篇,不僅能開拓視野,增知啟智,更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