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成語故事作文300字三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語故事作文300字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上個星期五下午,我們304班舉行了講成語故事比賽,班上共有20位同學參賽。為體現公平,賀老師特地請來了方何文浩、沈博、李博、陳奕萌的媽媽來當評委。
首先,小主持人章文昊走上講臺,給我們介紹了比賽目的和評分細則。當章文昊說:“有請一號選手吳卓凡上臺,二號選手阮銘軒準備。”同學們就依次上臺將自己精心準備好的故事講了出來。有的講得很流利,還加了自編的動作;有的講得結結巴巴,緊張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兒放了。
終于到我了,我緊張地走上講臺,敬了個隊禮,大聲說道:“敬愛的老師、家長們,親愛的同學們,我今天要講的故事是《磨杵成針》。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講的時候,由于緊張,我停頓了幾次。講完了,我又敬了個隊禮,長吁一口氣,輕松地走下臺,坐到座位上,等主持人報我的成績。當聽到自己只得了8.925分時,我心里很失望……
經過兩節課的激烈比賽和那些媽媽評委們的公正評分,比賽結果很快出來了。賀老師即時公布了獲獎的等次。當我聽到張婷婷二等獎時,心里特別開心,覺得這幾天的努力沒有白費。
死而不朽
解釋:指身雖死而聲名、事業長存。
成語故事:
公元前549年,魯國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晉國去訪問。晉國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與他交談起來。范宣子問穆叔道:“古人有話說:‘死而不朽。’你知道它說的是什么嗎?”穆叔不清楚范宣子提出這個問題的用意,沒有馬上口答。范宣子以為穆叔答不上,得意他說:“我的祖先,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朗后是御龍氏,在商朗是象韋氏,在周朝則是唐社氏。周王室衰敗以后,由晉國主持中原的盟會,執政的是范氏。所謂‘死而不朽’,恐怕說的就是這個吧!”穆叔聽他這樣說,覺得很不入耳,便說:“據我所聽到的,這叫做世祿,也就是世世代代享受祿位,而不是‘不朽。魯國有一位已經去世的大夫,叫藏文種。死了以后,他的話世世代代沒有被人們廢棄。所謂‘不朽’。說的`是這個吧。”他接他又說:“我聽說,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樹立功業,再其次是樹立言論。如果能做到這樣,雖然死了也久久不會被人們廢棄。這叫做三不朽。若只是保存和接受姓氏,用來守住宗廟,世世代代不斷絕祭祀,那是每個國家都有的,不能說是不朽。
如椽之筆
晉朝武帝時,有個文人名叫王珣,他曾在夢中遇到一個神人,給了他一支很大的筆,那支筆的筆桿就有屋椽那么粗。醒后,很覺驚異。他對人說:“此當為大手筆事!”(“大手筆”,即大作家。他這句話的意思是:“從這件事看來,我一定要成為大作家。”)不久,武帝逝世,哀冊之類的文件,全部由王珣負責起草,文采很好。后來贊美作者的文字高明,就叫“椽筆”、“大筆如椽”,或“如椽之筆”。
【出處】《晉書·王珣傳》,原文為:“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謚議,皆珣所草。”
【釋讀】椽:椽子,放在檁上架著屋面和瓦片的木條。如椽的大筆,指大著作或重要的文字,也用以比喻筆力雄健。用來稱頌別人的文章或寫作才能。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