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河》觀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悲傷逆流成河》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悲傷逆流成河》觀后感1昨日晚上朋友過來推薦了一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并一再叮囑我必須要看。其實光聽名字就有點讓人情緒低落的成分,我心里挺抗拒,總覺得人應當多看一些完美的東西,至于那些帶著悲傷啊哀痛啊啥的電影,就不要再接觸了吧。可是朋友不一樣意我這觀點,非要我看一遍,并且說:看了你不會后悔的。
這電影越看到后邊越沉重,直到看到最終孟遙跳河那一段,竟然感覺壓抑的透可是氣來。那么漂亮一個花季女孩,硬生生被學校語言暴力給逼到不想活的地步。同時也明白朋友的苦心,我們都經歷過學校欺凌。而這些事,卻也是我們心里永恒的陰影。小時候因為聽力原因,幾乎沒有人愿意和我做朋友,大家都覺得和我溝通是一件十分費勁的事情,那個年代的人們,似乎更缺乏耐心。從小學開始,我就被同學給孤立起來了,甚至包括教師。甚至有人當著我的面用一種異常鄙視的口氣對別班的同學說:你看,她就是個聾子,你跟她說啥她都沒反應。但他不明白的是,我當時還是有些聽力的,他說的話,一字不落被我聽到了。
小孩子懂什么?盡管父母一再告訴我,這沒什么,要我堅強。到底還是從小就懂得了自我與別人的不一樣。所以有時候,心里憋著一口氣,我必須要努力證明給別人看:我就是聽不到,我也能學的比你們好。于是一次期末考,考了全班第二,語文是當時全班第一。
然而還沒高興一會,語文教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平時也不見你學好啊,這一考試就考了個全班第一,你是抄的吧?跟同學們說說你咋作弊的?至今忘不了全班的哄堂大笑。其實當時心里明白,教師的孩子也在這個班級,并且每次都是她語文拿第一。我這次的成績,直接惹怒了當時的教師。
于是,在我心里得到了這樣一個概念:你是聾子,即使學的再好,也是不對的。小學整個學期,學習就成了包袱。盡管父母一再開導,總歸是一片陰影,揮之不去。于是一向以為,與書為伴。朋友比較漂亮,個性也比較瀟灑,男孩子比較喜歡她。高中時候也有幾個校草級別的男孩子追她。
不可避免的,她成了幾個女生攻擊的對象,并且被這些孩子惡意侮辱:她一看就是那種輕浮的人,要不哪有那么多人追她?而我做為她當時唯一的朋友,也時不時被警告:你不要和她一塊玩。事實上,朋友家教極嚴,而她自我也是一個單純善良的姑娘。至今不能理解當時的學校欺凌:同樣是花季少男少女,為什么會有這樣那樣的讓人悲傷的事情發生?
看到最終孟遙的控訴,心里竟然覺得痛快:殺死顧森湘的兇手,我不明白是誰,但殺死我的兇手,你們明白是誰!悲傷中帶著絕望跳了河。慶幸的是,畢竟救下來了。
這部電影看的,真的是讓人感慨萬千,也正因為自我經歷過這樣的經歷,我一再告訴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必須不能太過軟弱,總要學會保護自我。也慶幸此刻的學校在這方面抓得極嚴,此刻的同學也極單純善良,加上此刻學校已經普及法制,一切總會越來越好。
《悲傷逆流成河》觀后感2“我的夢里,一直有一條過不去的大河……我的青春就從那里開始。”只是一個從小失去父親,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易遙說的第一句話。母親為了可以攢夠她的學費甘愿受旁人的嘲諷、詆毀,正因為這樣易遙養成了自卑、懦弱的性格。終于在黑暗的海洋里出現了唯一的光——顧森西。易遙因為意外得了病,唐小米知道后故意將易遙得病發到校網上還把生病的原因說的不堪,齷齪,骯臟。易遙以為從小玩到大的齊銘會相信她,齊銘也認為自己是最懂易遙的,殊不知他從未真正懂過易遙。只有顧森西一直相信她,這便是“就算全世界都背叛你,我也會站在你身后守護你”他便是易遙在漆黑深海里唯一的曙光。
可惜好景不長,顧森西的姐姐因事故墜樓了。所有的朋友都不相信她,不,實事證明易遙的朋友只有顧森西,所有所有的人都將責任推在易遙身上,而深海唯一的光也消磨殆盡了……。許多人都那樣說最后壓死了易遙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是齊銘,但我覺得恰恰相反,在當易遙和唐小米打斗的時候齊銘推開易遙去責問易遙的病情時易遙的心里對齊銘的看法已經不那么重要了。
易遙流著淚大喊著“不是我”,顧森西流著淚離開了家。流言蜚語句句穿心,最終易遙選擇融入大海,當易遙正在解脫時大家都還責怪是她的錯。這時顧森西面對大家大喊“不是易遙殺的”時,大家都認為顧森西沒心沒肺。去世的人可是他的親姐姐然而易遙不過只是一個“病原體”。在這時易遙才真正感覺到了解脫。易遙就像是苦吃久了不知道甜是什么的仙人掌,沙漠的風沙早已成了她的歸宿。
這便是現實生活中的反映,生活中因為你的故意刁難;因為你的故意而為;因為你的尖酸刻薄,釀造成一個生命的消央,人性的扭曲,是道德的淪喪。
原本是美好充滿活力的地方,卻因為校園暴力和謠言變得黑暗。又有誰不想活在光明里啊,可身在黑暗又如何傾向光明?生而為人請你作個善人!!!易遙的遙還是遙遠的遙。希望校園沒有暴力,愿所有青春都可以被溫柔以待。
影片的最后不是最美好的結局,齊銘沒有給她帶來光明,顧森西沒有給她帶來希望,易遙還是依然向往著遙遠,遙遠無邊無際,最終她還是走向了海,海依舊那么的藍,眼淚也沒有改變它的味道。但最終海還是掩埋了所有的痛苦。
最后才發現,齊銘的銘不是光明的明,顧森西的西不是希望的希,但易遙的遙的確是遙遠的遙。最后大河還是將所有的所有沖滅。
最終悲傷,還是匯聚成了河,流向了不可估測的遠方。遠方依舊是那么的遙遠,原來才發現每個人的結局,都不一定是非常美滿。生活的坎坷不是一朝一夕有所改變,但希望悲傷減卻。
《悲傷逆流成河》觀后感3昨天看了個電影,電影的名字是《悲傷逆流成河》,怎么說呢,這個電影沒有大牌,也可能是我根本不認識大牌,反正,劇情挺狗血的。
悲傷逆流成河,還真是逆流成河啊,這個電影演的看起來確實挺悲傷,看到半截的時候,都想關掉電視了,因為實在是太悲傷了,我感覺我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隨著我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看不得這種悲傷的劇情了,可是,還是堅持了下來,看完了整個電影。
電影講述的是關于少年校園暴力的事情,當然也摻雜了很多社會現實,電影的整體色彩都是黑白色,也襯托了整個電影的沉重和悲傷,這點是比較好的,比較能夠代入。
而說到校園暴力,我想每個人都經歷過吧,就算沒有經歷過,也見到過,我不知道城里的孩子是怎樣的,但我聽到過一些這些事,也包括一個親戚的孩子提起過,才十來歲的孩子是,上學帶著一把刀,就說看誰不順眼,就要拿刀捅,這還是個女生。。。哎。。
不說城市學校的校園暴力,我記得我小時候上學的時候也有這種,我記的上小學的時候,我們村子比較大,鄰村比較小,當時響應國家號召,然后就讓鄰村的孩子全部來我們村上學了,而人數上,也可以想象出來,這種事情肯定是人數懸殊的。
我記的當時我們村東頭 ……此處隱藏10617個字……,選擇跳河…… 故事到這里,差不多就結束了,而我真正想說的是下面這些內容。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那些自以為什么都沒做的同學,那些心靈虛偽而骯臟的看客,他們都是殺死易遙的兇手。現實中也有這樣的人,他們習慣了隨波逐流著嘲諷某人,即使他們壓根不了解事情真相。流言蜚語何嘗不是一支毒箭呢?它的威力之大,足以殺死一個原本陽光健康的青年! 齊銘家庭幸福,易遙家境貧寒,兩人本來就不是一類人。在一次次誤解后,齊銘還是沒有相信易遙。易遙說:“你生活在光亮里,你就以為全世界都是光亮的。”齊銘不了解易遙的痛苦,但他卻說易遙有錯。他看到易遙拿東西噴同學眼睛,卻不知道那是因為那些人把易遙治病的錢花光。
這就像我另一篇作文想說的那樣“不知我苦,莫勸大度”。雖然有差別,但本質上相同。不了解情況就不要說,要說就客觀些,絲毫不了解前因后果卻硬說,就是一種愚蠢。 一直關心易遙的齊銘最后的態度真讓人唏噓不已,看來他們間的情感算不上真誠。這就像那些對我們毫無信任感的“朋友”,一旦我們出事他們就置之不理,漠不關心。這種所謂的朋友,是最令人寒心的。我待你如我親,你卻如此無情。 顧森西算是無意間認識的易遙的,這就像那些有緣的偶遇。不一定只有天天陪伴著你的才是對你好的,有時候偶遇的人也會給你一份溫暖。 悲傷逆流成河,河流的盡頭是絕望,而河流的源頭則是暴力。我希望在未來的某一日,人類心靈世界交集的網上,有一條由甜蜜汁液匯集而成的曲線,而那曲線就是幸福順流成河……
《悲傷逆流成河》觀后感14“燕子再渴,也不會喝地上的臟水,體面的人就算斷了手腳也不會去要飯的。”“你生活在光里,你就覺得整個時間都是光亮的!”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后印象最深的一句對話。
本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高中的女學生易遙因為家里條件不好,總是受到同學們的輕視。而易遙本身又性格內向。同時,唐小米也因為校園暴力而轉學。因為媽媽的工作特殊使易遙患上了疾病。易遙去醫院檢查,知道這個病后,不敢告訴媽媽,因為這個難以啟齒!易遙只能騙媽媽,找她要錢,媽媽對她又打又罵“我怎么生了你這個賠錢貨,你怎么不去死!”這種話對易遙來說已經習慣!后來,易遙到不正規的醫院想要做手術,但被跟蹤的唐小米發現,于是易遙的事傳遍了學校,這使整個學校的同學都嫌棄,欺凌她,潑她墨水,還當面稱她為病原體,甚至將易遙拿去治病的錢拿來買蛋糕吃。
有一個名叫谷丹的女孩,她想幫助易遙,可卻被身邊的同學攔了下來,她也只好就此作罷。可就再易遙身處無助之時,同校的顧森西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顧森西這個人十分有趣,他的自我介紹也總是千奇百怪,從剛開始的“你好我是顧森西,西是影視歌三棲去掉木字旁的西。”在易遙絕望時又變成了“太陽從西邊升起的西”,當易遙悲傷的說他終究不是希望的希時,他笑著說“其實,我也可以是希望的希。”這么一個陽光的人來到了易遙的身邊,告訴她不要一味的膽小怕事,要學會反擊。這使易遙生命中出現了一道光,她變得逐漸開朗起來。
可因為一條短信,易遙又被大家誤認為是殺害顧森西姐姐顧森湘的兇手。她努力辯解,可沒有一個人相信她,就連從小青梅竹馬的齊鳴也認定了她是兇手。這種種壓力導致易遙投河自盡,她跳河后,同校的學生想的不是易遙的安危,而是自己與易遙的死有沒有直接關系。谷丹終于受不了了,狠狠地甩了一巴掌到那個阻攔自己幫助易遙的女生身上,然后跑開了。谷丹的這一巴掌不止打在了那位女孩臉上,也深深的打到了每一位冷眼旁觀,看熱鬧心態的人臉上。
影片的女主角易遙的扮演者任敏,也因為這次的拍攝,患上了三個月抑郁癥,這足以見得校園暴力的負面影響之大。這部影片以校園暴力為主題,使得許多觀眾產生共鳴,我也不例外,上學的時候,總有同學嘲笑別人的外貌、成績等等,所以那些同學在班里不愛說話,不愛笑,不合群……而我們卻在旁邊幫著嘲諷或者無動于衷,為何我們不能去幫忙呢?
有人說:“少惹禍上身。”影片中易遙說“你們會說我不過是和她開了個玩笑,可你們卻不知道你們的行為有多惡毒,你們根本不知道那對她造成了多大的傷害!”谷丹的那一掌,打醒了我,也打醒了很多人!我只想說一句,我們不愿成為受欺凌者,但同時,我們也不能成為施暴者。
易遙承受了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東西,她無法像齊鳴那樣只需要當個好學生,背后有爸媽;也無法像顧森湘那樣生活的被人羨慕……
《悲傷逆流成河》觀后感15看著電影名字我還以為這是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沒想到的是校園欺凌事件。
齊銘和易遙是鄰居,對易遙一直都很好,易遙說讓他別對她那么好了,不然這會被她當成是理所當然,感情就會變得廉價了。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觀點,我們應不應該無節制的對人好?我想確實應該有個度吧。
齊銘是班長,學習成績特別優秀,家里人對他特別好,從不打罵,他家境也挺好。而易遙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家境貧窮,媽媽幫人按摩養家,經常打罵她。我也生活在貧窮的家庭,看了感覺特別心酸。易遙的了疣病,但這她并沒有錯,這原因在于她媽媽。也因為這個,唐小米讓全校都知道了,她成了被欺凌、被惡心的對象。不過她媽媽還是給她存下了錢,上面寫著“遙遙的生活費”。這一點讓我很感動,這就是父母,他們表面上不在乎我們,但是背地里還是替著我們著想的。這就是中國式的父母,很多時候他們的愛不會掛在嘴邊。
齊銘和易遙感受著不同的生活,就像易遙說的,齊銘生活在光亮里,齊銘的全世界都是光亮的。他受人愛戴,而她受人欺凌,她一直處在陰影里,她說:“苦得久就不知道甜是什么了,仙人掌做不了花,沒辦法讓人捧在手心里。”這是經歷了多少委屈而來自內心的傾述啊。齊銘在別人都欺負她的時候都沒看到,而只看到了她不理智的行為,顧森湘被害后,他對易遙還不給予理睬,他當時的心理肯定也有懷疑易遙就是兇手,這些是讓我挺心酸的。而顧森西在易遙被人欺負時告訴她不能一再忍讓,這樣會讓人得寸進尺。
正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其實顧森西是相信易遙的,只不過他想不通,是他給她姐的電話號碼,他可能在自責,在悲傷,但最后聽到易遙準備跳河,他還是跑了過去,救了一條受委屈而想放棄生的希望的生命。
易遙站在河邊,罵這些欺負她的人從眾欺負她的人的時候,我哭得稀里嘩啦的,“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像石頭一樣冷漠,你們又惡毒又愚蠢,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么你就跟著做什么,你們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個人,因為你們的日子真的無聊,因為你們覺得你們不會承擔任何后果”。從情節里可以看出易遙的同學里還是有人同情她的,只不過,那些同情她的人也從眾了,誰都不想躺渾水,誰都不想和一個大家都不喜歡的人走得很近。最可恨的,那些無聊的人,也跟著流言蜚語、人云亦云。說得沒錯,因為人們覺得不會承擔任何后果,所以敢做任何事。可見,現在強調法律,就是要明確后果,明確責任。要是法律規定校園欺凌和暴力要判無期徒刑,那誰還敢校園欺凌?
易遙奔向大河的那一瞬間,我的眼淚已經模糊了視線。之后我從看了電影的這一部分還有一些細節,真的感觸良多,任何的影視作品都不會憑空捏造,一定有一定的現實依據的,其實很多電影反映的就是社會現實。不過我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校園欺凌應該減少了。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