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作文3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話題作文3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考話題作文提倡的“三自”原則,即題目自擬、文體自選、立意自主,鼓勵同學們解放思想,放飛心靈,張揚個性,寫出極具個性化的作文來。從中考作文來看,同學們的立意還是令人擔憂,即使是優秀作文,立意的空間太小,視野還不夠開闊,甚至出現了雷同的立意。事實上,中考作文要想得滿分,立意不創新是根本不可能的。
話題作文的立意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放開視野,尋求廣度。
也就是說,我們圍繞所給的話題,把選材和立意的視野放開,不只是局限于話題本身。如20xx年山西省中考作文題目以“橋”為話題,我們在立意時就不能只想到生活中有形的普通的“橋”,更應該想到文學作品中的“橋”,以及溝通人與人心靈的“橋”等等。有了廣闊的視野,然后選擇自己最能寫好的角度立意。
二是有的放矢,把握精度。
同學們寫文章立意要做到有很強的針對性,緊跟社會和時代的步伐,或倡導健康向上的'精神,或針砭時弊,發人深省,或提煉哲理,令人警醒。如20xx年湖南益陽市以“書”為話題的中考滿分作文《西游后傳》,通過唐僧師徒取經成功后的打算,揭示人們的內心世界,諷刺當今社會上貪求功名利祿的風氣,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三是縱橫拓展,追求深度。
即在立意時,要放開思想,多往更深的層次上去思考,挖掘出深刻的內涵來。如20xx年重慶市中考滿分作文《責任》,記敘了婆媳之間矛盾的產生到最后解決的過程,得出人與人之間應該怎樣相處的道理,使文章的立意有了深度,給人啟迪。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挖掘話題作文立意自主的廣闊空間,大膽創新,實現“短笛有腔信口吹”的立意境界呢?在這里給同學們講解中考話題作文獲取滿分的四個絕招。
生活有優劣,靈魂無貴賤。
杭州圖書館因允許拾荒者、無業游民入館讀書而被稱贊為“史上最溫暖的圖書館”,但也有讀者對身邊流浪讀者散發異味而感到不滿,認為這是對他們的不尊重,好在館長回答他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
其實在我看來,這種對流浪讀者的排斥,并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散發異味,更是對他們職業、生活乃至靈魂的看低。但其實,生活有優劣,靈魂無貴賤。
誠然,也許當你在涼爽的辦公室工作時,他們只能在陽光下暴曬乞求;也許當你在高檔的西餐廳享用美食時,他們只能靠一碗泡面、亦或一塊面包為食;也許當你在舒適的床上休息時,他們只能以石墻作枕、冷風作被,做著無人知曉而又無人關心的夢。你的生活,實在比他們優越了太多。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報道,農民工、拾荒者一上公交車,眾人紛紛避開,生怕弄臟了他們高檔的衣服。卻不知道沒有他們,何來一碗碗香噴噴的米飯,何來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這難道不是對幫助自己的人的背叛嗎?
難怪有人說,要了解一個城市怎么樣,就可以看這個城市的政府、人民是如何對待這些“底層”人員。
而生活中還有這樣的報道更加打動人心。八旬拾荒大爺將自己拾荒所得全部捐贈給公益組織,流浪漢每月資助一名貧困山區學生等等。這樣的善舉,也許與陳光標等巨富的慈善相比顯得微不足道,但卻更加真實,更加打動人心。這樣高貴的靈魂,那些鄙夷他們的人中又有幾人擁有。
所以,停止計較他們身上的異味吧,停止對他們的偏見吧。有些事真的是生活所迫,別無他法。他們愿意讀書,說明他們的上進之心并未死去,一味的斤斤計較只能顯現個人的無知與低俗。
曾記得,旭日陽剛的一首《春天里》打動了多少人,又唱哭了多少人,為什么我們不能學會尊重他們?我們明明沒有體驗過他們的艱辛,卻又要將這一切怪罪于他們,口上說的關愛他們、幫助他們,實際上卻又排斥他們,靈魂無貴賤之分啊!
曾記得有這樣一句印度諺語:“播種行為便收獲習慣,播種習慣便收獲性格,播種性格便收獲命運。”好的習慣,可使你終身受益。
當你體力日差時,你是否忘記了運動健身是一種好習慣?每天清早的晨練,可使你神清氣爽;每天中午的小憩,,可使你精力充沛;每天傍晚的散步'可使你養精蓄銳,前蘇聯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一生熱衷于體育事業,堅持鍛煉身體,使他以充沛的精力寫出了不朽的巨著《復活》、《戰爭與和平》。正如愛默斯所說,‘‘健康是人類第一大財富”。的確,如果把健康比作一,那么事業、金錢、地位、權勢……都是零,一沒有了,再多的零又有何用?我們只有珍惜自己的健康,成功之門才有可能向你打開。
當你碌碌無為時,你是否忘記了抓緊時間是一種好習慣?在每周日的晚上,臺燈下可有你奮筆疾書的身影?在每天的早自習,可有你寫作業的身影?五彩繽紛的電視節目固然美好,變幻莫測的電腦游戲固然刺激,可漫漫人生路又有多少光陰任你浪費?“一寸光陰一寸金”,短短的十分鐘便可做一道數學難題,摘抄一一篇文章,熟記幾個英語單詞。既然魯迅可以在書桌上刻下“早”字,而你,”為何不可將“早”字牢牢銘記于心中?讓分分秒秒不在你身邊悄然流逝。
當你鋪張浪費時,你是否忘記了勤儉節約是一種好習慣?水龍頭中的長流水,教室、辦公室中人去燈不熄,中午的剩菜剩飯,教室垃圾桶內的小食品成山……勤儉節約真是一種過時的觀念而應該丟棄嗎?答案是否定的。從厲行節約的晏嬰到“一錢太守”劉寵,從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都為我們留t一份份憂苦萬民、勤勞天下的珍貴遺產。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反之,則是社會衰敗,文明倒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節約會讓我們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更強盛!
人生就是這樣,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溝溝坎坎。它們可能是健康的危機,時間的匆逝,勤儉的考驗。而你,也會不難發現,幾個好習慣,便可幫你渡過險境,使你終身受益無窮!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