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綠色日記四篇
即將要到一天的結尾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因此我們要寫好日記了。那么日記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綠色日記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今年七十又三的我,那天騎著腳踏車到離家較遠的解放環路兜了一圈,大概5公里不止吧,回來后又一口氣跑上6樓家中,精神還可以呢。
我騎自行車整整50年,這才知道,自行車叫綠色交通工具,我出門騎車是一種沒有污染的綠色出行方式,想想此言極是。
我學會騎自行車是在20多歲的時候。人們上街、上班都習以為常地用雙腳步行,騎自行車的很少,誰家擁有一輛自行車,就被人認為是“有錢人家”而“刮目相看”。
我正式騎自行車是踏上工作崗位后,那時,我家居市中心,離上班的地方不算遠,騎自行車只需15分鐘左右。上世紀70年代初,我成了家,妻子是知青,兒子出世后,口糧一年拿一次,我每年過節前就到妻子插隊的武進縣運村糧站領取。早晨去時在吳橋碼頭乘輪船,并把一輛半新舊的自行車帶上,下午回家時就騎自行車,在公路上要騎4個小時。那時,這條公路的路面七高八低的,但因年紀輕,騎半天的自行車也不覺得累。我還喜歡一邊騎車一邊看路旁的景致。進入太湖十八灣時,我好幾次情不自禁地停車下來,站在坡度旁,極目遠眺,只見太湖水秀山明,風光美不勝收,我不由得想:“這騎車豈不是一種極好的休閑?”
后來知青回城,妻子戶口轉入市區再也不用長途跋涉,公交變得發達,腳踏車便“退居二線”。而立之年不久,一次在醫院查出“大腦左側血流量明顯減少癥”,此病嚴重的后果會引起中風,我詢問醫生如何治療,他直言不諱地告訴我,最好的辦法是靠自身鍛煉,我又問道:“騎自行車行嗎?”醫生笑答:“當然行啦,但需長久堅持,虎頭蛇尾就不會有收效。”于是就數十年堅持騎自行車至今,我計算了一下,過去43年中,以每天騎自行車1小時計,此項健身鍛煉已達到15695個小時。我騎自行車既沒有污染之害,又能夠健體強身,我患的“大腦左側血流量明顯減少癥”早就沒了蹤影,就是最好的證明。
淅淅瀝瀝下了好多天的雨,上個星期太陽公公好不容易露了臉,周末媽媽一大早就起床洗了一大堆衣服。去陽臺曬衣服的時候,媽媽叫了起來:“老公,快來看,這是怎么回事?”我和爸爸聞訊跑了出去,驚奇地發現雨篷的防盜窗上都蒙上了一層灰黃色的沙塵。難道1號樓有人在裝修敲墻引起的塵埃?可前幾天怎么沒發生這情況?再看看天空,雖然有太陽,但看上去灰蒙蒙的。
“這是怎么回事?”晚上看新聞時這個謎團才被揭曉,原來是沙塵暴惹的禍。據說3月19日至21日,一次強沙塵暴先后影響我國21個省區市,而這個周六晚,沙塵暴竟不遠萬里竟來到了我們嵊泗。暈!專家表示,植被的破壞造成的沙塵天氣一年比一年多。未來幾年,我國沙塵暴的頻次和強度將呈增加趨勢,而植樹造林不但能消除空氣污染,提供氧氣,美化環境,而且能夠使水土得到保持。據統計,一畝樹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塵20—60噸,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釋放出49公斤氧氣。
春回大地,在這陽春三月,我們又迎來一年一度的植樹節。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美德。上個周末,我和媽媽去基湖找科學課要用的油菜花。出了隧道,發現不遠處的群山到處灰蒙蒙的,似乎沒有往日的蔥綠。媽媽說:“春天還沒到吧?”但我感覺山上的樹木好像越來越少了,綠色也越來越看不到了。連我們這個遠離大陸,原本空氣清新的島城也居然被沙塵暴光顧了,說明我們嵊泗的空氣質量及環境變得越來越差了。如果我們能多種一棵樹,少砍伐樹木,多加強護林意識,減少人為的森林火災,也許就沒有現在的沙塵暴了。
我至今清晰地記得,前年的正月初一,當時我正在金平的奶奶家。突然,奶奶家旁邊的山上著火了。大火整整燒了2個多小時,劈劈啪啪燒掉了很多樹木,當時我是嚇壞了。事后聽說那場火災就是人為放鞭炮引起的。2個多小時,很多樹木就沒了,但現在一直沒補種上,于是奶奶家的后山少了很多綠色,清脆的各種鳥叫聲也沒了,多了很多黃沙與泥土。于是每逢下暴雨,爸爸便打電話提醒奶奶注意山體滑坡,保證溝渠暢通。
綠色森林保護了地球,保護了人類。讓我們共同植樹,綠化、美化我們的生存環境,讓我們一同珍惜綠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我們家鄉的`空氣變得更加清新怡人!
中國的環境問題不容樂觀。在世界八大環境問題中,中國引來了全世界的矚目”。世界三大酸雨區,其中之一就在我國的長江以南地區,而全國酸雨面積占國土資源的30%; 溫室效應的主要禍首二氧化碳,我國就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國,而目前二氧花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 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萬公頃的速度侵蝕土地,而我國每天都有500公頃的土地被沙漠吞食; 森林面積減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而我國年均消失天然林40萬公頃,且按近十年的平均采伐和毀壞森林的速度,到5055年將失去全部森林; 水資源危機,作為世界21個貧水國之一的中國,全國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 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67萬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億噸沃土付之東流; 與日俱增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圍了我國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氣污染已使我國600多座城市的大氣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到1%。
四月六日下午118班舉行了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志愿活動,在此次志愿活動中,班級所有人員積極參與,共同努力,為花草樹木澆水,助它們茁壯成長。我們都知道花草樹木對與生態環境非常重要,它們有以下作用,1、美化環境。2、維護生態平衡:①調節、影響氣候。②調節水的循環。③增加土壤的凈水資源。④保護水土,使土壤不受風化。3、有益身體健康。花草樹木是治療器”。在芳香宜人的花木叢中,人變得精神松弛,消除了疲勞,十分舒暢。花草樹木是天然的制氧廠”。人無時無刻不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綠色的葉子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據統計,每15畝樹林,一天可以吸收三噸二氧化碳,放出700多公斤的氧氣。清新的空氣,使人的頭腦清醒,精神煥發。花草樹木是空氣的過濾器”。樹葉上的氣孔、絨毛和所分泌的黏液都吸收或粘住大量灰塵。據統計,1畝樹林一年能吸附60噸灰塵,起到了凈化空氣的作用。花草樹木是滅菌隊”。像桉樹、白樺樹、松樹等,能分泌出一些能殺死病菌的揮發物質。有的還可以吸收有毒氣體。花草樹木是消聲器”。花草樹葉,能阻隔噪音,或把噪音大部分吸收掉,它像一張吸音帷幕,消除危害人體健康,令人心煩意亂、神經緊張的噪音。花草樹木是降溫品”、御寒物”。夏天,它能遮住炙熱的陽光、吸收大量的熱能。冬天,它又可以擋住陣陣寒風,因而起到了冬暖夏涼的作用。4、為人類提供飲食、紡織品、燃料和建筑材料。花草樹木如此重要,所以我們應該更愛護它們,為地球增添更多色彩。
今天,我做了一個綠色的夢。夢中,我成了一條活蹦亂跳的小蝌蚪,暢游在清澈見底的小溪里,我和幾只小蝌蚪成了朋友,一起在水里游玩嬉戲。正在我們玩得高興的時候,災難降臨了,一陣陣烏黑的水不斷向我們涌來。讓我們睜不開眼,讓我們呼吸困難,讓我們全身發臭。一連幾天,這種情況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更加變本加厲。這幾天,我沒有找到一點食物,我甚至找不到一個伙伴。原本生機勃勃的小溪一下子變得死氣沉沉了。我無奈地游啊游,筋疲力盡的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和我狀況差不多的伙伴:老兄,這是是怎么一回事?:唉!老弟,你可不知道,如今,我們的小溪遭到了人類的污染。現在,我們就是能找到半清半濁的水就已經很不錯了。那為老兄說完,無力地擺動著身子走了。我向四周望了一下,一片紫瑩瑩的,望不到頭。我還是趕快離開吧。說完,我用力一跳,來到了岸上。我忽然驚奇地發現,我長大了,成了一只小青蛙,我高興地唱了起來:呱呱呱,呱呱呱
剛高中生
人類啊!愿你們保護好小溪,還小魚們一個清澈的空間。愿你們保護好樹林,還小鳥一個綠色的空間。愿你們保護好大自然,讓我們的地球變得更美麗!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