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成語故事
我國古代成語,出自《韓非子》,原意指三個人謊報集市里有老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多人重復述說,就能使人信以為真。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三人成虎成語故事,歡迎閱讀!
【拼音】: sān rén chéng hǔ
【解釋】: 三個人謊報城市里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出處】: 《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故事】:
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為了使雙方都能信守諾言,在訂立盟約時,往往要將本國的太子交給對方做人質。
有一次,魏王和趙王聯盟,按規定,魏王必須把兒子送到趙國都城邯鄲去做人質。于是,魏王決定派大臣龐蔥陪兒子同去。龐蔥知道魏王是一個偏聽偏信的人,便擔心自己走后,原來反對他的人會制造流言蜚語。臨行前,龐蔥對魏王說:“如果現在有人報告大王,說街上來了一只老虎,您會相信嗎?”魏王回答說:“我不相信。”龐蔥接著問:“如果有第二個人來報告,說大街上跑來一只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如果有兩個人這么說,我就半信半疑了。”龐蔥又問:“那么,如果有第三個人來向您報告,說街上有一只老虎,您信還是不信呢?”魏王答道:“大家都這么說,我當然相信了。”
這時,龐蔥說:“大街上沒有跑來老虎,可是因為有三個人說有,您就真的相信有老虎。我走后,議論我的人一定不少,還希望大王您能明察。”魏王說:“我都知道了,你放心去吧。”龐蔥告別了魏王陪太子到趙國以后,果然有一些人在魏王面前說他的壞話,魏王本來不相信,可是說的人越來越多,魏王就開始懷疑了。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