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過年日記范文集錦十篇
一天即將完結,一定有不少感想,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過年日記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快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要掃走臟兮兮的灰塵,迎接新的一年來到。 我們家也一樣,過“小年”那天奶奶、爸爸和媽媽在家里分工合作,準備大掃除。奶奶和爸爸負責打掃屋里、衛(wèi)生間,媽媽主要負責打掃廚房。只有我在干坐著。
看著家人忙忙活活,我坐在那里怎么想都不對,我氣沖沖地跑去問媽媽:“媽媽,我也是家里的一份子,為什么不給我分配工作呢?”媽媽笑著說:“對不起寶貝,媽媽想著大掃除的活你干不了,所以沒讓你干。你真的想幫忙嗎?”我急切地說:“是啊,簡單的活我都可以干啊。我還可以幫忙打掃廚房。”媽媽摸著我的頭高興地說:“我們小羽真是長大了。好吧,你就來擦櫥柜吧。”
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抹布就去擦柜子,可是柜子上黏黏稀稀的,我用了好大的勁也不見效果,我心想:“這活看著容易,還真難干。”媽媽看到我沮喪的樣子耐心地對我說:“干活和學習一樣,是要講方法的,你這樣蠻干是不行的。來,我說你做。”我按著媽媽說的步驟先把清洗劑噴灑在櫥柜上,讓清洗劑在櫥柜上多待一會充分溶解櫥柜上的油污。過了一會,我拿抹布輕輕一擦大部分就干凈了,油污太重的地方我就再噴一點清洗劑,多擦兩邊就干凈了。我和媽媽忙活了整整一下午,終于讓廚房煥然一新。我和媽媽看著我們的勞動成果抱在一起開心的笑了。
晚上躺在床上,想著干干凈凈的廚房,我心里喜滋滋的。干家務雖然是小事,但我還是得到了鍛煉,不僅體會到勞動的辛苦,也體會到勞動帶來的喜悅。
過春節(ji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古詩常被我們掛在嘴邊。不過,這個新年,五年級的少先隊員——我,為了“防治霧霾,保護環(huán)境”,準備標新立異——不放鞭炮!
當我把這個“荒唐”的想法告訴我的父母時,他們吃驚地問我:“你以前不都吵著嚷著讓我們給你買鞭炮的嗎?怎么今年不放鞭炮了?”我義正辭嚴:“歡樂的春節(jié)需要我們自己營造,比如包餃子、做湯圓;放鞭炮雖然帶來了濃濃的節(jié)日氛圍,但是也帶來了濃濃的霧霾,毀掉鄉(xiāng)下這新鮮的空氣。”爸爸媽媽聽了這番話,若有所思地向我點點頭。
除夕夜,我們家并沒有放鞭炮,但是,窗外那其他人放炮仗的聲音讓我心里癢癢的——要不還是買幾支炮仗放放?但是看到了在廚房里忙碌的父母,想起昨天晚上對他們說的話還有網(wǎng)絡上“過年不放鞭炮”的倡議,只好搓著手心,堅持著“防治霧霾,保護環(huán)境”的立場。
大年初二,窗外的炮仗聲總算少了起來,沒放炮仗的我心里反倒格外舒坦——人家說不開車沒做到,不開空調沒做到,總算做到了一個“過年不放鞭炮”,也算是我為保護環(huán)境出了一份力。而且,經(jīng)過了這個“第一次”,我決心保持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為霧霾防治出把力!
大年夜這一天,我姑父來接我們一起回老家。我在想我終于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還有外公外婆,心里特別高興。
車子一會兒就到家了,爺爺奶奶看到我們一起回來好開心好開心,晚上吃完飯,我有好多好多的話要對爺爺奶奶說,爺爺奶奶聽得開心地笑了。
在春節(jié)前掃塵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習俗,辭舊迎新,以換來新年的好運氣。
今年除夕,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家里進行大掃除,由媽媽準備所有清潔工具。哇塞!媽媽的法寶還真不少,笤帚、拖布、吸塵器、各種洗滌劑,還真夠專業(yè)的。正當我和爸爸準備大顯身手的時候,媽媽神神秘秘地拿出一個大紙盒,對我們說:“今天的勞動可少不了它的幫忙……”還沒等媽媽說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了盒子,橢圓的身體、金黃的盔甲,表面有幾個液晶按鈕,原來是掃地機器人呀。“嘿,小伙伴!今天可要靠你幫忙啦!”我高興地邊喊邊跳。隨后,我們就開始分工了:由爸爸先用吸塵器把所有房間的灰塵都吸掉,然后由媽媽進行第二遍細致清掃,我興致勃勃地等待我的工作。媽媽說:“你的年齡最小,你就負責擦所有的柜子和門。一定要擦干凈哦。”
終于開始打掃了,媽媽幫我把抹布都清洗干凈交給我。我從書房開始,先把書架每一層都擦了一遍,不擦不知道,一擦嚇一跳,雪白的抹布立刻變黑了,好像潑上了一層黑墨汁。我只能清洗抹布,再次擦拭,總算變得干凈了。接下來我又開始擦門,從下往上擦,上面擦不到,怎么辦呢,我努力地踮起腳尖,可還是擦不到。我靈機一動,找來個小凳子,踩上去就擦到了。只見爸爸拿著吸塵器,上上下下非常敏捷地吸著室內的各個角落,沒多久,整個屋子就被吸干凈了。接下來就輪到掃地機器人出場了。媽媽將一塊濕布墊在機器人的背面,按下啟動按鈕,它就開始自己拖地了。不一會兒,地面就被拖得干干凈凈,不愧為勞動好幫手。與此同時,媽媽已經(jīng)把窗戶、衛(wèi)生間、廚房打掃得煥然一新,明亮的瓷磚,一塵不染的窗戶,我跟爸爸都豎起了大拇指。
通過這次大掃除,我體會到雖然勞動很辛苦,但勞動后的成果卻讓人驕傲,我以后會爭取更多的機會幫助爸爸媽媽、幫助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勞動最光榮!
春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次過春節(jié),人們總要貼春聯(lián)、貼福字、放爆竹。你瞧,家家戶戶都一派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的景象。
我們家也不例外。我拿起一副春聯(lián),粘上膠水整齊地貼在門上。爸爸又將"福"字倒貼在門上。姐姐也在屋里忙碌著,她先拿起幾只紅燈籠,掛在屋子里;又把一串小彩燈貼在墻上。小彩燈一閃一閃地,好像一顆顆正在眨眼的小星星。
"爆竹聲中一歲除",新的一年又過去了。我愛放煙花,更愛美好的春節(jié)。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我從外婆家回來,在車上我看著天空,發(fā)現(xiàn)五顏六色的鞭炮,心里想:“我今天也要放放美麗的.鞭炮。”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爸爸媽媽。
下了車,我直奔賣鞭炮的地方,我挑了一些我喜歡的鞭炮,如沖天炮、太空飛行者、降落傘、煙火等等——然后,我拿著鞭炮急急忙忙的跑回家。
回到家中,我就和爸爸一起跑到樓頂放鞭炮,我拿出用來放鞭炮的香,爸爸用打火機把香點燃。第一個被我點燃的鞭炮叫“太空飛行者,只見它冒了一下火花就飛快的旋轉起來,轉眼間就飛到了天空,我高興的大叫起來”好高啊!“好高啊!附近也有人在喊。第二個被我點燃的是”降落傘“,它的外型有點奇怪,點燃后它發(fā)出尖叫刺耳的聲音,挺嚇人的!只見在天空拋出一個模型降落傘。接著,我又放了沖天炮,它在天空變出各種顏色,紅的、黃的、綠的——今晚我放出的那些鞭炮,把天空裝扮的更加美麗,它仿佛向我們祝福:新年快樂!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今天是農(nóng)歷大年三十,我們即將迎來中國人最重要的節(jié)日——春節(jié)。
過年嘛,當然要干干凈凈的。這不,我們一家人一大早就開始大掃除了。我負責打掃客廳。只見我拿起抹布,先擦起了桌子。擦著擦著,突然,我摸到了什么東西,拿出來一看,原來是幾片瓜子殼。我一想:這不是我前幾天吃的嗎?我不禁臉紅了,趕緊將瓜子殼丟進了垃圾桶。不一會兒,打掃房間的媽媽喊了起來:“你的手表找到了!”我跑過去一看,還真是我丟的手表!原來是被我那調皮的弟弟藏起來了!但他還小,我就不計較了!于是我接著打掃。
這場大掃除持續(xù)了三個多小時,雖然很累,但是看著整潔的屋子,我心里十分自豪。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jié)怎能不貼春聯(lián)呢?下午,我和爸爸一起去貼春聯(lián)。來到大門外,我們剛拿出春聯(lián)就犯了難:怎么分上下聯(lián)呢?我想了想,喊道:“我知道了!上聯(lián)最后一個字是仄聲,下聯(lián)最后一個字是平聲!”爸爸恍然大悟。開始貼春聯(lián)了,我先找好貼的位置,然后用一段膠帶固定住春聯(lián)上部,再用膠帶將其它地方貼緊。按此方法,春聯(lián)很快就貼好了。
春節(jié)是全家團圓的節(jié)日,一頓年夜飯是必不可少的。晚上,勞累了一天的一家人圍在餐桌前,吃著豐盛的飯菜,心中充滿了團圓的喜悅。吃完飯,春節(jié)已進入倒計時,大家緊盯著電視屏幕。“五、四、三、二、一、零!”幾乎與此同時,遠處傳來了隱隱的爆竹聲。過年啦!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作為中國人,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fā)揚這種傳統(tǒng)。最后,我在這里祝大家新年快樂!
過年是中國最盛大的一個節(jié)日,那一天,熱鬧非凡,喜氣洋洋。
除夕的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換上專為過年準備的衣服,從頭到腳,全是新的,就連發(fā)卡都是新的。聽媽媽說,這是為了讓新的一年有新的氣象。武裝完后,我們一家就開始出發(fā)了,一出胡同,過年的氣氛便把我們包圍了,濃郁的“年味”縈繞在我們身邊,各個商店門頭前都貼著對聯(lián),門神,掛著紅辣椒什么的空氣中的鞭炮味把除夕這天裝點的更加別具一格,讓過年更充滿了魅力。
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jīng)坐車到了奶奶家,兩個哥哥早已在門口迎接我們了,爸爸媽媽去廚房幫忙,于是乎,一個重任落到了我們三個孩子身上,我們把對聯(lián)張貼好,便一起去“廟場”放鞭炮,那里放鞭炮的孩子真不少啊,一陣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連綿不斷,讓寒風凜冽的冬季別有一番風味。
吃午飯時,看到桌上的一道道令人垂涎三尺的飯菜,也顧不得洗手,就和哥哥們狼吞虎咽起來,引得大人們哈哈大笑。吃過飯,大人們包餃子,而我們這些孩子便在一旁搗亂。當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開始時,我們便一邊吃飯,一邊看聯(lián)歡晚會,那一個個讓人回味無窮的節(jié)目陪著我們到了12點。霎時間,一個個煙花飛上天空,滿載著人們的夢想和對新的一年的希望
過年真好,我喜歡這喜氣洋洋的節(jié)日。
走親戚是中國傳統(tǒng)習俗,下面我講一下我走親戚的過程,與我老家走親戚的講究。
先說走親戚的講究,若你有時間,你就可以盡量多走幾個親戚,要先走你那一支的近親。隨后在走遠親。因為有遠親不如近鄰之說。一般走親戚在親戚家待四五十分鐘,主人會用瓜子點心款待客人,會 和客人聊天看電視。走親戚送禮會送奶火腿等,不超過一百元的禮品。這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樸實的精神。送禮一般會送一兩箱,因為送多了會養(yǎng)成好吃懶做的習慣。在走親戚的時候一定要懂禮貌 ,給 親戚留下好印象。不然親戚會以為你爸爸沒管好你。
這就是走親戚的講究。我再說說我走親戚的過程,我和爸爸先去拜訪一個親戚,我們提了一箱奶一箱火腿作為禮品,到了親戚家。我們放下禮品,說 了聲恭喜發(fā)財,又聊了會天就要走。可人家挽留我們吃飯,我們就留下了。我們吃過午飯,爸爸繼續(xù)聊天。我和親戚家的小男孩很處得來,我們在一起放鞭炮。我們放了成掛的,鞭炮響的太快,我們沒 來得及躲就被炸了一下,連忙落荒而逃。在放鞭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這就是我走親戚的過程。
這就是走親戚的講究,和我走親戚的過程。
在大年三十的早上,我早早地爬了起來。這時,爸爸和伯伯正在貼春聯(lián)。于是我也幫忙去了。爸爸拿糊把要貼對聯(lián)的地方一刷,而伯伯就把對聯(lián)貼在了糊的地方。伯伯在上面貼,而我就在下面幫忙。就這樣,不到十分鐘,全家上下對聯(lián)就全部貼完了。
時間飛逝,似乎是眨眼間就到了中午。在中午,奶奶、媽媽和大媽早就已經(jīng)把飯菜準備好了。我一聽把飯菜已經(jīng)做好了,我就立刻跑進廚房幫忙端菜。一進廚房我就聞到了各種各樣的菜香味。這些菜對我來說已經(jīng)算得上是美味佳肴了。這差不多有二十盤菜。于是我將他們一一端進堂屋里。所有的菜端完后,爺爺就開始祭祖。首先,爺爺拿來八個碗和八個酒杯。然后爺爺在八個酒杯里都倒入少許酒,倒完后,爺爺又在八個碗里盛了一些米飯,最后開始祭拜。爺爺說碗里的米飯和酒杯里的酒只有十二歲以上的人才能“享用”。至今我也不知道那是為什么。祭祖完畢后,爺爺就放鞭炮去了。紅紅的鞭炮像盛開的一串紅。鞭炮放完后,我們就開始吃團圓飯。
在吃飯時,我拿來了一瓶飲料和一瓶酒,把飲料分別倒給了奶奶、大媽和兩個妹妹。又把酒倒給了爸爸、伯伯和爺爺。倒完了后,我們就開始吃飯了。這些菜里歡迎的就要歸雞柳和羊肉串莫屬了。這兩盤菜上來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兩雙眼睛虎視眈眈的了。這不,剛上來就被一掃而光了。而勝利品全在我妹妹們碗里,我想吃都沒有了,可見這兩盤菜有多受歡迎了吧!
吃完了我給每個人發(fā)了一瓶王老吉,還給伯伯和爺爺發(fā)了一支煙。最后我?guī)湍棠淌帐傲恕皻埦帧?/p>
團圓飯,年年都這么熱鬧,年年都這么精彩!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