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小學(xué)中秋節(jié)的作文800字3篇
無論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jié)構(gòu)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xué)中秋節(jié)的作文800字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的節(jié)日很多,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等等,而我最喜歡過中秋節(jié)。
今年中秋節(jié),我起了個大早。因為我和媽媽要一起去畫室“DIY”冰皮月餅。
來到畫室,其余九組家庭也陸續(xù)到了,我們穿上圍裙,洗干凈手,圍坐在桌子周圍,桌上有放月餅餡的盆子,有裝滿了專門做冰皮月餅的面粉盆子,還有各種各樣的塑料模子。馮老師告訴我們,做冰皮月餅最關(guān)鍵的是和面做面皮,水的份量要把握好,面粉要和得松松的,軟軟的,還要做到“三光”,即手光,面光,盆光。而且月餅做完后要放入冰箱冷藏兩小時再拿出來吃,這樣做出來的月餅口感會更好。
聽完詳細的制作流程介紹,我興高采烈的做起了月餅來。我先把面粉倒在盆子里,幾次調(diào)水后總算做出了軟硬適度的面團,然后再把面團壓扁,將它分成很多小塊。為了使月餅更漂亮,口感更好,我還把那一小塊一小塊的面團分別染上了不同顏色,黃色的是檸檬味,紅色的是西瓜味,綠色的是蘋果味,還有藍色的是藍莓味。接著左手拿面皮,右手拿餡兒,用皮一點點包住餡兒,包成一個球形之后,把這個圓球塞進帶有圖案的模子里,用力按壓模子,再把它抖出來,哈,一個花紋清晰美觀的月餅誕生了。媽媽和馮老師都夸我做得有模有樣,十分精致。我好開心,真想立馬開吃,可又有點舍不得。就這樣,我和媽媽一共做了十二個月餅,然后把它們裝入一個漂亮的禮品盒里。
下午,帶著自制的冰皮月餅,提著從超市買回來的水果、牛奶等,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姥姥家過節(jié)。一進門,就看到客廳里人聲鼎沸,笑語不絕,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舅舅、舅媽,還有久違的霞姨都來了,就連門前大樹上的鳥兒也嘰嘰喳喳地唱個不停,更為節(jié)日增添了歡樂的氣氛。
晚餐很豐盛:有宮保雞丁、魚香茄子、螞蟻上樹、南瓜餅等等,還有我最喜歡吃的水煮肉片,那香味直撲鼻子,撩得人口水直流。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著,有說有笑,多么幸福啊!
吃過晚飯,我和家人們一同來到院子里邊吃月餅邊賞月。剛開始,天上灰蒙蒙的,四周有一些虛光,好像是一張黑色的布遮住了那明亮的月亮,又好像她在和我玩躲貓貓。過了一會兒,只見月亮姐姐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羞答答地從一片烏云背后探出了半個腦袋,悄悄地向大地張望,等她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動靜時,就露出不經(jīng)意的笑臉,抖擻精神,猛的一使勁,從烏云里跳出來,映亮了黑漆漆的夜空。此時天空就像掛著一盞無比明亮的燈,照亮了姥姥家的小院。柔柔的光瀉下來,給周圍的景色鍍上了一層銀白色。小院前深綠的河水襯托著黃燦燦的月亮,顯得格外美麗。河邊的柳樹也在月亮的映襯下婀娜多姿。此情此景,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首古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中秋節(jié),令我難忘的節(jié)日,合家團圓的.節(jié)日。我愛你!
中秋節(jié)簡介: 起源:根據(jù)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zhèn)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中秋節(jié)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nóng)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別稱:中秋節(jié)又稱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或團圓節(jié),是流行于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時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習(xí)俗: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觀潮、燃燈、猜謎、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
中秋節(jié)的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后,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
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
寫照。后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
“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面粉作丸,
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
向,然后再連續(xù)呼喚我的名字。三更
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
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
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jié)做月餅供嫦
娥的風(fēng)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節(jié)的故事二: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
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
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yīng)。
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yīng),起義軍如星火燎
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
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
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
“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
越發(fā)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
以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xí)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jié)的故事三:玄宗游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wèi)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zhuǎn)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今天傍晚,我又端坐在家門口,和往昔的中秋節(jié)一樣,一面品賞著口中甜美的月餅,一面靜待著那一輪皎皎圓月的升起。
廣闊的田野改變了以往的寂靜,村子里變得熱鬧起來。絢爛的煙花在夜晚的天幕中綻開了微笑的容顏,我站在天空下助威吶喊,頗有點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的味道。
隨著一聲聲的鞭炮齊鳴,伴著一縷縷的蕭瑟秋風(fēng),一輪圓月從東邊的山谷上緩緩升起,正如東坡所言,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此時眼前雖沒有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壯觀美景,但亦能感受到月光所帶來的絲絲溫暖。
在月亮慢慢向南移動的同時,滿天星斗們也露出了它們璀璨的光芒,好像要與月光共舞似的。萬千的星斗圍繞著那輪明月,無限的星光襯托出她優(yōu)美的舞姿。在夜幕下,我感受到了她不同于一般的美:這種美,是清新的,是純潔的,是淡雅的。試問,這超凡脫俗的美,又豈是李太白筆下的瑤臺鏡白玉盤所可比擬的?
雖說月夜無限美好,但在這中秋之夜里,皓月當空下,不免讓人產(chǎn)生一些悲傷之情。父親離開家中出國打工已有四載,中間雖也曾回鄉(xiāng)幾次,卻都只是小聚,不到幾日便又出國。每次歸鄉(xiāng)都是那般不盡人意,更不說什么在月光下促膝長談。如今,還未下班的他,是否能和我千里共賞這輪嬋娟?我悲傷地仰望青天,懷著無限的思念,責(zé)怪道:月啊月,你怎么偏偏要在人們分離之時團圓?
月圓之夜,雖然有悲情,但更容易產(chǎn)生美好的遐想。月亮是滿天星辰中被人們賦予神話色彩最濃厚的一個。它被中國古代文人描繪成一座金碧輝煌而高聳入云的瓊樓玉宇,據(jù)說這里面還居住著三位神仙:奔月的嫦娥、搗藥的玉兔、伐桂的吳剛,他們一同組成了這座神秘的月宮。其中最讓古今文人惦記的還是那位據(jù)說有著閉月羞花般容貌的廣寒仙子嫦娥。她因貪圖富貴、偷吃仙藥而被永世囚禁在月宮之中。唐人李商隱有詩嘆道: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所言并非不無道理。其實嫦娥本心并不壞,只因一念之差,才鑄成終生之恨。如今,望著皎潔的明月,我在想,她是否已和丈夫后羿團聚在一起?
時光如流水,不知不覺間,人已有些疲倦,乍一看手表,已然是八九時許。我搬回椅子,關(guān)上房門,靜靜地入睡了。在夢境里,依然能朦朧地看見,那一輪明月的光芒籠罩著大地,映照出人間的正義、博愛與光明。
三年級:郝佳麗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