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春節風俗作文1000字3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風俗作文1000字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稱履端、元旦,今謂春節,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長的民間節日。黎明時分,各家敞開大門,焚香鳴炮,喜迎新年。這個節俗傳統禁忌甚多,說第一句話,做第一件事,都講究好彩頭,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說“恭喜”、“發財”、“平安”等吉利話,對方也報以相應的好話。當日不掃地、不打水、不挑擔、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發、不說不吉利的話。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質地最好的衣著。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線面、雞肉、鴨蛋),以祝太平、長壽;有的吃年糕(紅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孫一年平安。初一,小輩要向長輩拜年,長輩則給以壓歲錢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遠門,初二、初三人們可以訪親拜友,互賀新年。正如清人吳繼筠在《福州歲時竹枝詞》中說的:“族新衣服趨人前,禮數謙謙喜連連;路上相逢共作揖,發財恭喜賀新年。”這便是古時福州新正的景觀。有出嫁女兒的人家,要辦春酒,邀女兒、女婿及外孫回娘家飲宴團聚。水上船家(民)的婦女,頭戴紅花,藍衫青褲,布底青鞋,結伴登岸,挨家串門,用福州話唱詩賀年:“姑嫂雙雙賀新年,紅紅傘燈掛廳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門前。”“舊年過了又新年,生意興隆賺大錢;恭喜發財平安過,送奴粿過門前。”這叫“討詩”,又是賀年詞,賀年討以示吉祥。春節期間,福州大街小巷,張燈結彩,火樹銀花,歡聲笑語,到處呈現一派節日氣氛。
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說“恭喜”、“發財”、“平安”等吉利話,對方也報以相應的好話。當日不掃地、不打水、不挑擔、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發、不說不吉利的話。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質地最好的衣著。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線面、雞肉、鴨蛋,取福州話諧音,如”雞”音似”系,羈”,”鴨蛋”似”壓亂”),以祝太平、長壽;有的吃年糕(紅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孫一年平安。初一,小輩要向長輩拜年,長輩則給以壓歲錢或糖果、桔子。初一不出遠門,初二、初三人們可以訪親拜友,互賀新年。正如清人吳繼筠在《福州歲時竹枝詞》中說的:“簇新衣服趨人前,禮數謙謙喜連連;路上相逢共作揖,發財恭喜賀新年。”
這便是古時福州臺江新年的景觀。有出嫁女兒的人家,要辦春酒,邀女兒、女婿及外孫回娘家飲宴團聚。水上船家(疍民)的婦女,頭戴紅花,藍衫青褲,布底青鞋,結伴登岸,挨家串門,用福州話唱詩賀年:“姑嫂雙雙賀新年,紅紅傘燈掛廳前;好夈(斎)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門前。”“舊年過了又新年,生意興隆賺大錢;恭喜發財平安過,送奴夈(斎)粿過門前。”
這叫“討夈(斎)詩”,又是賀年詞,賀年討夈(斎)以示吉祥。春節期間,福州臺江大街小巷,張燈結彩,火樹銀花,歡聲笑語,到處呈現一派節日氣氛。初四清晨,家家戶戶,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鑾視事。閩俗諸節最重要做年,節慶時間從正月初一開始,到初三止,有的延續到初九玉皇誕,甚至延續到元宵節。福州臺江歷史上是著名的商埠,舊時春節人與人相遇第一句賀年詞便是“恭喜發財”,答語則是“齊發”。
年年大魚大肉過新年,歲歲花紅柳綠迎新春,迎佳節,鬧元宵,為異鄉之客,不禁緬懷起家鄉四川久遠的元宵習俗偷青。春節是堂而皇之FB的好時節,好酒好菜對胃構成威脅,久而久之,肥膩感驟生,搞點清淡適口,綠色環保的青菜尤如一股清泉,開胃清腸。并且在四川民風民俗中元宵晚上,看斗哪家小菜長得爽口青翠順手牽羊代為摘之不算偷,反而是被光顧者的榮幸,來年預兆莊稼必定長勢迅猛,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里,青菜蘿卜等小菜也值不了幾個錢,倘若是看到你人心好,砍幾顆青菜蓮花白(苞菜)相贈,也夠一家人吃上幾頓的。
偷青一詞定格在童年的記憶中是那么的清晰,時光的隧道帶你回到從前,光榮屬于八十年代的新一代“穿起喇叭褲,跳起國際舞”那是屬于哥哥姐姐們的神氣,流著鼻涕系著紅領巾的我輩,成了前衛青年的跟屁蟲,指往哪跟往哪,說干啥就干啥。
春節是小孩子的天堂:吃喝玩樂盡情開懷。荷包里永遠裝滿紅苕桿兒沙胡豆;手里冒煙一扔便響的是“甩炮兒”叩首做揖討要紅包;走街串戶吃的是“轉轉飯”;人山人海圖個看耍龍舞獅,穿街走巷數“柳蓮柳”(打連槍兒);追過幾村幾隊看露天電影;一家老小正月上玟祭老輩子;十五元宵吃完就算過完正月間,明朝“大的做生意小的撿狗屢”該干啥子就得干啥子去,錯,還有最后一項既刺激又安逸的活動偷青。
初春乍寒,夜里漂起淡淡霧氣。三五成群的偷青隊伍有備而發了。我匆匆的拎個菜籃子跟在大哥的后頭,二娃三娃已在鄰居的.菜園子開工了。蓮花白,蘿卜,萵筍,豌豆顛兒(豆苗),也管不了是不是青的,見一樣采一樣。有用背兜的,有用麻布口袋的,有用塑料口袋的(那時還沒有手袋)應用有盡有,五花八門。忙得不可開焦之時,一聲清脆的狗叫,立馬嚇跑幾個膽小的。畢竟是在做偷雞摸狗之事,確實心虛。好在是鬧元宵玩風俗之際,只當適可而止。夜半三更時清點勝利果實,小菜大蔥一大堆,無需明日花錢買菜。不想幺妹半路跑脫鞋,李二麻子撕破褲兒之事不可辟免。
物質還不是很豐富的年代里,人們盡情享受不很豐年但很滿足的天倫之樂,在坐著神六飛船,科技奔小康的今日,物質商品相當豐富滿足的網球時代,人們消費享受歡慶之佘,徒生節日變味的悲哀:平淡化,缺少過節的氣氛,年年過新年,新年只此過。
一方土養育一方人,一定的經濟基礎造就一特定的地方文化。歷史在向前,時代在發展,能夠留下的就是精華。樹時代新風,改革促發展,今天的繁榮富強的大好光景背后,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民風民俗正在衰敗,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被遺忘。
科技知識產生的原動力,猛烈地改變了當代人的生活,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的同時,卻在極大程度上破壞著我們的環境,資源,是史無前例的。只能無奈的嘆息,因為科技的發展如離弦之箭,是人力無法竭止的。回想到八十年代說到情人節來臨和玫瑰花巧克力,可能不知為何物?還不如來幾斤豬頭肉和糍粑實在。
春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貼紅對聯,大街小巷都掛起了紅燈籠,到處呈現出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節日景象.
除夕那天,我們每個小朋友早早穿上了新衣服,顯得精神煥發,奶奶夸我真帥氣,媽媽準備了一桌美味可口的年夜飯,有我最愛吃的紅燒肉,大龍蝦,小炒魚……我們一家人坐在大圓桌四周,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我端起酒杯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祝爸爸媽媽工作勝利,萬事如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祝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他們還給了我好多壓歲錢,我的心樂開了花,感謝他們給了我一個幸福的家。
吃完晚飯,我們一家人一起到院子里放煙花,我一手拿點燃的線香,和爸爸一起點燃著煙花的導火線,頓時只聽到一聲“嗖——”煙花飛上天空炸開了,有的綻放出五彩繽紛的花朵,有的拼寫成各式各樣的美麗的圖案,還有的像一個個漂亮的降落傘,絢麗多彩的煙花照亮了天空,我們興高采烈地喊著,歡笑著……
放完煙花,我們回到屋里,坐在沙發上收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春節聯歡晚會》精彩的節目逗得哈哈大笑。
擴展閱讀:
沅江風俗作文
我的家鄉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那是一個風光秀麗的地方,聽爸爸說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就是我的家鄉。家鄉的美景很多,讓我最難忘的還是沅江。
小時候,外公外婆和鄰居家的奶奶爺爺經常帶我到沅江邊散步,江邊的風撫摸著我的臉,涼爽極了!沅江又寬又大,看上去一望無邊;沅江的水好深啊,深得連底都看不著;沅江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見小魚兒在水里游來游去。
我最喜歡的還是沅江邊的碼頭,每當夏天來臨時,這里就成了人們玩耍的天堂,爺爺們在這里垂釣,等待魚兒的上鉤。叔叔阿姨們站在水里捉魚摸蝦,弄得滿頭大汗。小朋友們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水邊嬉水。
如今,沅江上修起一座大橋,它像一架彩虹橫跨整個沅江,氣勢雄偉。當我每次從大橋上走過,都為家鄉的美感到自豪。現在我在廣州,經常會想念家鄉的沅江,我真想回去看看。
沅江風俗作文
我的家鄉在常德,這兒有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跡。有逶迤的太陽山;有云霧繚繞的桃花源;有高聳的孤峰塔。然而,這些都不足以讓我流連忘返,唯獨只有哺育我們常德人的沅江,才讓我朝思暮想。
記得小時候,我都會跟著做生意的父母早早地起床,來到副食城——一條甜蜜溫馨的好吃街,等父母出攤了,我就一個人在周圍玩耍。這時,經過一夜的沉淀,原本寧靜的副食城就變得熱鬧起來了。
我總會穿過副食城,上到江畔閣樓,站在高處眺望遠方。站在閣樓上,可以看到整個江面。清晨的江面上飄著一層薄霧,就像那害羞的少女籠罩著面紗似的,若有如無。隨著太陽緩緩升起,薄霧漸漸散去,沅江終于露出了她的真面目。美麗的沅江穿城而過,白云的倒影跌落在江中,讓整個天空顯得更加明凈。江邊的小漁船,正在收網,漁民們摘下那些小魚小蝦,用個竹籃放在旁邊,等著買主自己挑選。還有的三五成群,在江邊清洗著剛從岸邊采集來的泥蒿,扎成小把,賣給過渡的市民……
如今的沅江,江面上游走著鳴著汽笛的挖沙船,看了不覺讓人生厭。每到漲水時節,上游飄來的枯枝敗葉,裹著那些生活垃圾,鬧得我們都不敢喝自來水了。
看著這一幕,不覺更加懷念昔日的沅江。我想我們應該愛護自己的生命,保護好自己的環境。多么希望,世世代代哺育著我們常德人的沅江恢復昔日風采啊!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