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湯圓作文500字八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湯圓作文500字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那種甜甜的、軟軟的食物又香又糯,使漂泊他鄉的小女孩在正月初一又憶起童年里家鄉的味道來。
三四歲的時候,那白白胖胖的食物裝在青瓷碗里,捧在外婆手里,然后在一聲聲:“囡囡,快吃要涼了!”的呼喚聲中被一顆顆送進小女孩的嘴里。年復一年,碗中水里老人的笑容依然慈祥,只是有越來越多的皺紋爬上眉頭,纏上嘴角,甚至布滿面頰……可是有一天,當淚水擊碎碗中外婆和藹的微笑時,老人早已裝在相框里,掛在堂前了。
女孩乘著轟隆隆的火車隨父母離開時,她不知道車窗外綠柳紅花,山清水秀,風光迤邐的小山村是最后一次與她相見了。當時,她只是饒有趣味地看著車窗外的紅蜻蜓在晨霧里越飛越遠,直到消失在外婆的小屋前……后來啊,女孩只有在超市里的冰凍區才看到這種可愛的食物裝在花花綠綠的盒子里,硬邦邦又出奇的完美。那一年,她七歲。
她十二歲那年,在自己最重要的兩個親人大吵一架后,那青瓷碗里無憂無慮的笑容消失了。那一刻,她離開了童年,長大了。如今她肩負著破碎的家庭的重擔,已經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糊口了。今年是她人生中第二十三個正月初一,也是回憶與淚水的寂寞之夜。但是,這次她卻發出了美妙的祝福,只因為她想起童年家鄉的湯圓!“雖然我命中注定無法與家人團聚,但是我祝愿別的家庭能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女孩,叫湯圓。只因為她童年家鄉的湯圓。
我打小兒就喜歡吃奶奶親手做的湯圓。在各種餡兒中我最喜歡吃的還是芝麻餡兒的。
湯圓、湯圓,它長的就和它的名字一樣,湯圓是圓溜溜的,鴿子蛋大小,全身裹了一層白色的糯米,就像一個體型較胖的公主穿了一身雪做的裙子,在我還是很小的時候,總是稱它為“雪球姑娘”。它揉起來軟軟的,但太用力的話,在里頭睡覺的芝麻先生就會“爆”出來了,所以得輕點才行,可不能打攪芝麻先生,他的脾氣可暴了,我之前就打攪了他,他就給我顏色瞧了,“啪”的一聲全貼在我的臉上,怎么著都弄不下來。
上次,我跟奶奶正在聊天,我隨口說了一句:“我想吃湯圓”。沒料到,第二天放學回家,她就真做了不少的湯圓。于是,我就問她:“你在干什么呢?嗯?做湯圓,今天有誰來嗎?”奶奶笑了笑說:“今天沒有客人來,而且啊,你忘了是誰說要吃湯圓的啊。”我恍然大悟,心想:奶奶怎么會記得我說過的話,并且連我自己都記不太清。其實當時我內心是不想吃湯圓的,但是這是奶奶的一片心意啊,只能吃嘍。奶奶見我好像很不樂意的樣子,就問:“是不是不想吃啊?沒事,奶奶給你去燒你喜歡吃的青椒炒肉。”“不!不用!我就吃這個吧。”奶奶聽了就趕忙端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
我拿起勺子,盛起一個“雪球姑娘”,放入口中,一咬,“芝麻先生”就“爆”了出來,他伴隨著滾燙滾燙的“火氣”,那“雪球姑娘”呢,軟軟的,十分粘稠,于是“雪球姑娘”就感化了“芝麻先生”,使他變得甜甜的,滑滑的。
奶奶見我吃得歡,就開心的笑了,我見奶奶笑了,我也笑了。
我忽然覺得我是這個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因為我有這樣的好奶奶。
元宵節的日期,是開學后的第四天。沒有期待中的放假,節日應有的慶祝突然成為了一種奢侈,誰都難以從本就不多的課余時間里,再擠出過節的空來。
作業多了,時間少了,再加上過節的繁瑣,時間緊迫得讓人窒息。
但是,不論怎樣,早上的湯圓是必須要吃的。如今住在外婆家的我,每天六點未到就要起床。因為家住得遠,平常扒兩口飯就匆匆趕路的時候不在少數,別說坐下吃碗湯圓了,就是安心吃完一個雞蛋都是件難事,早上煮湯圓顯然是件麻煩的事。
可是令人心煩的日子總是到得很快。早上睡眼惺松地走進洗手間刷牙,路過客廳日歷上“元宵節”幾個大字弄得我垂頭喪氣。剛想走進廚房告訴外婆今天不用煮湯圓了,卻遇上了端著碗出來的外婆,看起來精神抖擻,從我身邊走過去,說著:“湯圓煮好了,今天是元宵節,要吃湯圓……”照例是那么絮絮叨叨。
我不禁奇怪:“什么時候買的湯圓,我怎么不知道?”
“早買好了。洗完臉就快來吃。“外婆擦擦桌子,把湯圓擺在桌子上。一幅干練的樣子,抬頭看看鐘,六點剛過,一定是五點多就爬起來替我煮湯圓了吧!平時刀子嘴的外婆,喜歡絮叨的外婆,其實也是默默關愛著我的。
坐在桌前,面前的湯圓在冬天里散發著白蒙蒙的霧氣,暖暖的。拿起勺子吃了一口,甜膩膩的,就像包在湯圓里的,充滿愛的心。
會走路的小孩子,懂事明理的大孩子,滿頭白發的老孩子。只要一提到湯圓,誰的嘴里不流露出香香的,甜甜的,咸咸的口感呢?
我最喜歡吃的湯圓是芝麻味兒的,當然爸爸也愛吃,所以媽媽一般都是做這種味道的湯圓。媽媽告訴我,湯圓一點兒也不好做,需要很多步驟,我聽了以后,噘著小嘴,想知難而退,媽媽鼓勵我要勇于嘗試。
元宵的清晨,媽媽早早地起了床,我看見她忙碌的身影,也一骨碌爬起來。我在一旁看著媽媽做,只見她先把豬油隔著熱水融化,接著和黑芝麻、細糖一起攪拌,揉成小圓球,再放冰箱里凍硬。我跑上前去問媽媽:‘媽,這什么時候好呀?’媽媽滿臉微笑著說:“需要70分鐘呢,你等著,等到70分鐘了過來叫媽媽,媽媽再繼續做。”
我便坐到板凳上等,好幾次差點睡著。鬧鐘終于響了,我去叫媽媽,媽媽又開始忙活了。媽媽把糯米粉加清水揉成粉團。然后取出一塊粉團,揉著按成餅狀,入沸水煮至漂起。媽媽又把它揉成光滑不粘手的粉團。把白色粉團揉成條,再分成小塊子,把小塊子揉圓按平,包入凍硬的黑芝麻餡兒,再揉圓,這就包好了。鍋里的水沸騰了,我放入湯圓,在水沸騰的時候,再加入半碗冷水,加三次,沸騰三次,直到湯圓漂起。
“開飯了!”隨著媽媽的一聲喊。爸爸和我都向前沖,搶勺子,舀湯圓,最后被我搶到了。不管誰搶到了勺子,盛湯圓的時候,臉上都是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我們每個人都吃得很飽,嘟囔里暖暖的,怎一個愜意了得?
暑假剛剛來到,媽媽就準備帶我去寧波玩,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到了寧波,因為旅途勞累,所以準備先吃點小吃再出去玩。
剛一進小吃店,上來的第一道菜映入了我的眼簾,令我垂涎三尺。這就是寧波的一大特色菜:湯圓。
說到湯圓,你們肯定會自以為是地說:“湯圓算什么特色菜啊,超市里多得是呢?”那你們可就大錯特錯了。那里的湯圓看上去潔白如雪,微微地帶著一點透明感。還可以看到里面的餡兒。湯圓的形狀圓鼓鼓的.,活像一串串晶瑩剔透的小珍珠,又好似一個透明的玻璃球。輕輕吸一口氣,濃密的香味一直從盤子中彌漫到四處,活像一只只調皮的小精靈在空中東跑一下、西跑一下,最后才鉆入你的鼻,逃進你的心。讓你感覺暢游在花香的海洋中,讓你如一只可愛的小鳥在這般天堂一樣美麗無邊的地方自由飛翔。當你用“調羹”輕輕地把湯圓送入嘴邊,湯圓好像一個調皮的孩子在玩滑滑梯一樣滑入你的嘴中。你一咬,湯圓好像一個彈性十足的彈丸一樣。當你一張嘴,湯圓又好像膠水一樣,緊緊地把你的牙齒給粘住,像一個好朋友,依依不舍,不想和你分別。剛一咬破,香濃的黑芝麻就一骨碌地流了出來,香噴噴的,好吃極了!吃著好吃的湯圓,心像喝了蜜一樣甜。
現在回想起來,那湯圓可真回味無窮呀!
快要過年了,老師請我們吃湯圓。一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立馬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就有湯圓吃。但是老師說必須把寫好,才能吃到美味的湯圓,哎,想吃個湯圓,原來這么難呀!
我們吃的是干吃湯圓,品牌叫作“兩口子”,上面有兩個穿古代衣服的人,那個男人笑的眼睛都瞇成了一個彎彎的月亮,廣告語是“人人都愛吃,盡在兩口子”。這個廣告語實在是太夸張了,好像全世界都沒有人不愛吃他的湯圓。湯圓的生產日期是20xx年1月23日,保質期是180天,也就是說到開學時吃都不會壞掉,而且這還是我最喜歡吃的口味——芝麻味。這湯圓是真空包裝的,湯圓好像在里面呼呼睡大覺呢,那是因為它待在里面不會被擠扁,壓壞。
我把包裝袋撕開,包裝袋瞬間就漏氣了,像氣球沒了氣一樣。剛撕開時,一股芝麻味,米粉香味便撲鼻而來。湯圓摸上去軟軟的,像棉花,又像海綿。
湯圓的表面很粗糙,那是因為上面有一層面粉。我先咬了一小口,隱隱約約能看到一點黑東西,那就是芝麻餡。那一小口,很黏牙,甜甜的,糯糯的,因為這是用大米做的。我把湯圓吃完了,甜味在口腔里回蕩,這真是天下第一絕,我還想再吃一個美味的湯圓。
由于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所以湯圓象征團團圓圓,人們過年都要吃湯圓。
小朋友們過年不要忘記吃天下第一絕——湯圓。
元宵節里最為人所知的習俗就是吃元宵,元宵又稱為湯圓。我和姐姐一起做哦了一種新奇的湯圓——熊爪湯圓。他的外形像一個熊爪,熊掌和三個圓圓的手指都穩穩的落在下面一層厚厚的底上,你們是不是也想學,我來告訴你們怎么做的吧。
姐姐先買的一包糯米粉回來,因為附近沒有可可粉賣就用的家里的巧克力放在鍋里融化的。東西都準備好了之后,姐姐洗好手,把一些些白糖放進碗里,再取出一部分粉放進碗里加上溫水開始揉,慢慢的變成了一個白色的球狀,遞給了我讓我把它揉圓。之后她把鍋里融化好的巧克力拿出來,在剛剛那個碗里繼續加粉,再倒進巧克力醬,再倒溫水,在開始慢慢的揉,姐姐讓我學著她的樣子把這坨巧克力色的粉泥揉成了一個大球,這樣就又做成了一個棕色的大球。接下來姐姐將兩個大球都搓長,分成大、中、小三種規格,并在我的幫忙下都揉成了小球。
開始做湯圓了。我先做了一巧克力底的胸頭,可是上下的大小沒把握好,都糊成了一團,很丑,姐姐安慰我說“第一次沒關系的。”可能因為沒有模子大小做的不怎么一樣而且姐姐也是第一次做,但是我還是覺得姐姐的做到很可愛。我沒有放棄,我有拿了一個白色的大球,壓成了底,在那一個中號的巧克力球壓成熊掌,并且蘸了一點水把它粘在了白色的底的下面,在拿三個棕色的小球壓一下,把它們也蘸誰放在底的上部,略微分開一點,就變成了手指,這回做的很漂亮。姐姐做的很快,快沒有球了,姐姐就把剩下的都給了我,于是我又做了一個熊爪,覺得一般般,沒有上面那個好。
晚上吃湯圓,雖然我沒做很多,可是我吃的比誰都香。
“賣湯圓兒,賣湯圓兒,小二哥的湯圓兒圓又圓……”艾兵歡快地唱著。“這艾兵大老早地怎么就做上買賣了?”我莫名其妙地說。
放下書包,我跑到艾兵旁邊問:“喂,你怎么做上買賣了?”“你看張原,長得又白,穿的衣服又多,跟那又白又圓的湯圓似的!哈哈哈。“艾兵說完就大笑起來。我當時也覺得十分好笑,“這個綽號虧你想得出來。”“嗯,可不是,我昨天想了一晚上呢。”艾兵得意地說。旁邊的同學都瞅著張原樂,我當然也不例外。再看那張原,站在那兒急得連話也說不出來,只是在咕囔:“你們呢,你們呢,你們不也有外號嗎?”他的聲音很小,但我離他很近,聽得十分清楚。經他這么一說,以前的一件事突然跳進我的腦海:那是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當時社會上在評論《水滸》。《水滸》里有個壞蛋叫“高俅”,我也正好姓高,所以同學們也這樣叫我,叫得我很不好受。記得當時我也是什么都說不出來,可心里十分地不滿。所以,這件事雖然過去很長時間了,但卻不能忘記。
“湯圓兒?”我小聲地念叨著,心里升起一種不平的感覺,看到張原那不痛快的樣子,我也覺得很不好受。我想: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學習,這樣叫人外號,一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很不道德;二是會觸痛人家幼小的心靈。想到這,我沖著笑得最厲害的艾兵說:“你別叫別人的外號了,讓他聽得怪不好受的。別人要叫你的外號呢?”艾兵聽了這話,先愣了一會,然后便也沒有再叫,大概他也有過和我一樣的體會吧,他臉上浮起歉意,主動約張原一塊玩去了。
事情過去了,艾兵沒有再叫他的外號,但張原會不會像我那樣,也把此事記在心上呢?──但愿不會,我在這里,也向他道歉了。
文檔為doc格式